原題:《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印發一年來——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學校教書育人主體功能,強化線上線下校外培訓機構規範管理。
一年前,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提出“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堅決防止侵害群眾利益行為,構建教育良好生態,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號角吹響,足音鏗鏘。“雙減”政策實施一年來取得重要成效,教育部委託第三方開展的調查顯示,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負擔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均有效減輕,學生的睡眠、運動、實踐時間普遍增加,家長更加關心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提質增效,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
夏日的陽光,映照著孩子們花兒一般綻放的笑臉。
在江蘇鹽城市景山小學,五年級學生張嘉蔚和同學們來到學校“愛心暑托班”,參加橄欖球社團訓練;河北灤州市第三實驗小學學生張一冉在家中學習製作美食,完成勞動作業……今年暑假,越來越多的孩子不再沉浸于“題海”、奔波于校外培訓機構,而是在更具特色的暑期作業、更加豐富的教育活動中收穫成長。
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於全面提高學校教學品質,做到應教儘教,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一年來,各地各部門推進校內教育提質增效,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
——提高作業管理水準,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
一年來,教育部門堅持壓總量、控時間、調結構、提品質,完善作業管理辦法,各學校精準分析學情,強化作業設計研究,增強作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減少重復性、機械性作業。
落實“雙減”要求,優化作業設計。浙江嘉興市海鹽縣沈蕩中學強化年級組、學科組聯動,合理確定各學科作業的比例結構;山東濰坊市濰城區永安路小學為學生量身定制“配方作業”,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完成基礎類、拓展類、創新類三類作業。
——提高課後服務水準,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挺直腰板,手持毛筆,宣紙上暈開墨跡……陜西榆林市綏德實驗中學學生馬子涵經常在學校國學社團教室練習書法。實行課後延時服務以來,該校社團活動時間由原來的每週一次增加為每天下午一節課,還聘請了多位校外教師。
如今,在“全覆蓋、廣參與”政策基礎上,教育部推動課後服務“上水準、強保障”,統籌用好社會資源,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引進28萬名科技人才、文藝工作者、體育教練員等專業人員參與課後服務,推動大部分縣區落實課後服務經費。
——提高課堂教學水準,確保學生學足學好。
一年來,教育部深入實施國家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計劃,遴選了2422節部級精品課;建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示範區,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先行創建工作;升級建設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截至7月中旬,已有課程教學等十大板塊優質資源3.4萬條。
“落實‘雙減’要求,需要提高學校教育品質,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重慶謝家灣學校校長劉希婭介紹,學校將國家課程標準分解細化到每堂課,精準化設置學習目標、學習路徑,對接學生差異化、個性化學習需求。“未來,要繼續完善學校育人模式,進一步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劉希婭説。
從嚴治理,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浙江金華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長俞正強對“雙減”後的轉變深有感觸:“以前,很多學生在校外培訓機構補習數學,這樣的‘超前’學習讓校內課堂教學開展困難,擾亂了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如今,‘雙減’讓學科教育回到了正軌。”
“過去,孩子週末奔波于語數英補習班。現在,孩子的空余時間增加了,可以發展興趣愛好,我也經常帶孩子一起運動、一起遊戲。”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青山區北方重工第六小學學生家長王莉説,如今,孩子雙休日不再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減輕了家長的經濟負擔。
培訓亂像是頑瘴痼疾。如今,經過各方不懈努力,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已取得明顯進展。
一年來,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民政部等部委全面強化學科類培訓監管。“圍繞學科類培訓壓減的目標任務,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按期完成‘營轉非’、‘備改審’、實行政府指導價三項重點任務,實現學科類培訓機構大大壓減。”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介紹。
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配套文件,對實行政府指導價、預收費監管、上市公司清理整治、培訓材料管理、從業人員管理等方面明確具體規定,形成“1+N”政策制度體系。細化具體要求,為地方執行“雙減”政策提供了依據。
監管執法持續強化。教育部構建了全流程監管體系,組織各地於今年4月至6月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回頭看”工作,累計排查校外培訓機構17.2萬個、材料24.3萬份、人員40.5萬人,推動完成了4614個問題機構整改。同時,深化數字監管,建成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2.0,基本實現校外培訓機構全覆蓋,逐步健全“一網通辦、一網統管”體系。
各地也積極行動,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
安徽省建立健全隱形變異培訓排查整治機制,嚴厲打擊“線下轉線上”“眾籌私教”“一對一”“以非學科名義開展學科培訓”等違規培訓行為;
河南省多部門聯合出臺校外培訓收費政府指導價、“營改非”、“備改審”等政策文件58份,構建全過程、全鏈條的制度體系;
陜西彬州市管控校外培訓廣告,建立廣告發佈審核制度,將校外培訓廣告治理納入“網格”管理職能中,線上線下齊發力,凈化育人環境。
與此同時,教育部堅持非學科類與學科類培訓治理同部署、同推進,全面規範非學科類培訓:落實分類管理,會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非學科類培訓的市場主體進行甄別,協調國家體育總局、文化和旅遊部出臺規範非學科類培訓的專項管理文件;嚴查惡意漲價,聯合發佈公告,約談頭部非學科類機構,指導行業自律;加強價格調控,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建立206家採價監測點,將非學科類培訓價格納入全國價格監測預警系統,實現價格總體平穩。
健全機制,廣泛匯聚各方合力
“‘雙減’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眾多利益群體,涉及眾多部門職責。由黨委和政府高位統籌、各部門通力合作,才能確保各項舉措切實落地。”採訪中,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談道。
確保“雙減”工作取得實效,需要健全工作推進長效機制。
教育部與相關部門、各地黨委政府一道,緊緊圍繞“雙減”目標,堅決把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深化部門聯動,教育部牽頭建立由20個部門組成的“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加強會商研判,優化責任分工,形成了橫向聯動、高效互動的工作合力。同時,通過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國務院教育督導辦等,持續開展通報、調度和督辦,根據工作重點調整通報指標,層層壓實地方黨政責任。
實現“雙減”工作目標任務,需要強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撐保障能力。
記者獲悉,為保障學校課後服務條件,各地努力配足配齊教師、落實課後服務經費。江西省推進實施中小學教師“彈性上下班”制度,合理安排教師任務,充分調動教師參加“雙減”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福建省晉江市開展關心關愛教師行動,對參與課後服務的教師按規定發放勞務費,對課後服務成效明顯的教師予以表揚肯定。
“雙減”工作的落地,離不開家庭乃至全社會的協同配合。
重慶市打造“雙減”社區工作坊,向家長推送家庭教育服務項目,支援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海南省通過家長學校、家庭教育講座、致家長的一封信等方式,開展豐富多樣的家庭教育活動;在山東濟南市,1343所學校開展家庭教育線上服務,為家長提供諮詢輔導……一年來,家校社協同機制不斷完善。教育部門積極宣傳正確教育觀念,製作“雙減”明白卡、宣傳片及系列短視頻,播出假期公益廣告,指導各地做好家庭教育指導,在全社會營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圍。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志勇分析認為:“‘雙減’正在推進我國基礎教育格局的整體性變革。推進‘雙減’,必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必須提高政府的教育治理效能,必須堅持多元合作共治。‘雙減’工作涉及政府、學校、家長、學生、校外培訓機構、校外培訓從業者等多方利益主體,要協調各利益相關方共同行動。”
“雙減”一年來,改革實踐已充分説明:讓教育回歸良好生態,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更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雙減”一年來,一個共識已然形成:“雙減”是對人民的莊嚴承諾,也顯示了黨和國家堅決治理教育亂象的決心和信心。
攻堅克難,任重道遠。“‘雙減’是教育領域的一項重大改革,涉及基礎教育體系、教育生態和育人格局,工作具有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説,“當前,校外培訓治理成果需要鞏固深化,校內教書育人需要提質增效,社會協同格局需要統籌完善。我們將深入貫徹中央決策部署,鞏固成果嚴防反彈,找準問題消除盲點,強化治本提升水準,化解風險確保穩定,用心用情用力寫好‘雙減’這篇大文章,確保‘雙減’工作目標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