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市政協常委會會議建言特色農業産業發展聚焦特色農業推動鄉村振興

發佈時間: 2022-07-11 10:21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今年的第一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聚焦特色農業發展,既是落實年度協商計劃和工作要點的安排,也是市政協貫徹落實《中國共産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開展的一次重要協商活動,為全年的協商工作開了一個好頭。”近日,山西省大同市政協常委會會議現場,市政協副主席王麗萍表示,將進一步總結經驗,組織委員繼續圍繞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的議題,持續深入調研、務實做好建言。

大同是特色農業大市,其中以黃花、黃芪為代表的八大特色農業産業有著悠久的種植傳統和潛力優勢。市委會同市政府、市政協制定政協2022年度協商計劃時,專門將發展八大特色農業産業確定為“一號協商議題”。

“2022年上半年,即使受到疫情的影響,全市農産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仍達到68.5億元,同比增長25%。”副市長龔孟建通報的情況讓與會人員備受鼓舞。他詳細通報了每一個産業的發展情況,介紹了市政府下一步的工作舉措。

“黃花花期集中,只能靠人工採摘,勞動力緊張,採摘人力嚴重不足。”市政協委員、雲州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焦東在大會發言中指出了黃花産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受疫情影響,調動外地採摘工來大同採摘黃花的難度較大,但本地勞動力有限,已經嚴重影響到今年黃花的收成。“一方面,應由全市統籌各縣區的勞動力,特別是組織非黃花産區的縣區勞動力幫助黃花産區進行採摘作業;另一方面,從長遠考慮,應加快黃花新品種培育和集中研製採摘機械,緩解採摘壓力。”在隨後的小組討論中,常委們還從優化黃花加工方式、制定“大同黃花”品質標準體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除黃花外,以“正北芪”為代表的恒山黃芪,也是大同市特色農業的一塊“金字招牌”。2021年,大同市黃芪種植面積35.5萬畝,産量3450噸,實現産值3.2億元,大同黃芪種植面積、産量和産值均排名全省第一,但也存在著標準化種植技術不完善、種植經營企業分散、農業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建立黃芪生産專業合作社聯合體,通過聯合體進行黃芪標準化種植技術的推廣……”市政協委員、大同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農藝師孫敏從專業角度提出建議,得到了與會常委的普遍贊同。

如何依託電商平臺做強特色農業産業,也是常委們關注的焦點。

市政協委員、山西眾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治民認為,應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問題,大力支援特色農産品生産基地項目建設、農産品加工項目建設、農村公路等基礎配套設施,為規模化生産、銷售、物流提供有力保障。市政協委員、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二級主任科員陳巨文認為,要積極鼓勵電商領域創業創新,落實好各項補貼政策,通過“直播帶貨”銷售平臺,帶動提升産品知名度和銷售量。

“大家的發言很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市政協主席姚鴻波在認真聽完大家的發言後表示,今後市政協將持續關注影響大同特色農業産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深層次問題,把情況摸準、把問題看清、把建議提實,當好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的積極建言者、有力推動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