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政協助力“三項工程”發展小記

發佈時間: 2022-07-07 10:13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林儀 揭春雁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本報記者 林儀 揭春雁 通訊員 曾暉

“三項工程是穩就業的民生工程,也是促進産業升級的基礎工程,更是推動高品質發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戰略工程,是名副其實的‘國之大者’。”6月23日至24日,一場高水準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助力高品質發展的廣東省政協常委會專題議政會在如火如荼地討論中。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三項工程不斷提質增效,成績斐然。省政協多次聚焦高品質推進三項工程開展專題調研和提案督辦。今年3月至6月,省政協組織調研組先後赴17個地市開展實地調研,委託21個地級以上市政協開展同步調研,召開了30余場專題座談會聽取有關意見建議。

人才是三項工程的重要抓手。但目前,廣東省技能人才培養的基礎能力相對不足,技能人才評價標準尚未健全,技能人才職業認同感不夠強,制約了廣東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發展。

“餐飲企業主要是以師帶徒的模式,且大部分師父沒有相關的資格證書,都是憑著多年的經驗去指導,培訓不系統,缺乏標準。餐飲業人員流動性大,企業培養粵菜師傅成本與産出不成正比,積極性不高。”中山市烹飪協會會長鄭耀榮的話點出了“粵菜師傅”培養的痛點。

同樣的瓶頸在“南粵家政”工程上也存在。省商務廳代表在議政會上指出,家政從業人員普遍素質不高,年齡偏大,經過培訓的人員比例低,難以有效對接市場。而“廣東技工”儘管有相關的職業院校,但也面臨生源、師資缺失,技術培訓資源滯後産業發展等問題。

除了勞動技能培訓跟不上,還有從業人員的職業榮譽感偏低。省政協調研報告指出,因為社會上仍存在重學歷輕能力、重知識輕技能的觀念,特別是認為從事家政不夠體面,影響社會對技能人才的職業認同感。

對此,省政協常委們建議,省委、省政府做好頂層規劃,注重從勞動者和需求兩方面樹立體面就業的職業榮譽感,強化勞動者的職業認同,提升服務需求者對從業人員的職業尊重;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努力打造“貼近産業、服務市場”的技能人才高地。

三項工程一頭連著就業民生,一頭連著産業發展。省政協調研組發現,目前三項工程在推動各地物産提質增量、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家政業發展壯大等方面的成效尚未充分顯現。

對此,調研報告建議,要聚焦三産融合壯大“粵菜師傅”産業體系,聚焦“技能強企”推動廣東省製造業高品質發展,聚焦員工制龍頭企業培育推進“南粵家政”産業發展。

“我國正處於産業轉型升級關鍵期,三大工程在推進産業融合發展中仍存在亟須改進的問題。”省政協主席王榮指出,要完善産業體系,推動形成上、中、下游産業連結及資源整合,助力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粵菜産業要積極探索集團化、規模化道路,在更大範圍和更高層次上優化生産配置。”省政協常委周穎石建議,要推動“菜農融合”“菜旅融合”,以“粵菜師傅”工程促進鄉村振興和文旅、餐飲、農産品加工等産業共同發展。

省政協常委黎軍建議緊扣産業方向,推動職業(技工)院校優化調整專業設置,促進教育鏈與産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以智慧製造技術與工程為主攻方向,打造智慧製造領域新型優勢學科專業群。

省政協委員龐啟彪則建議,在省一級層面牽頭出臺家政服務標準,規範市場秩序和提升服務品質,引導家政從業人員向“知識技能型”和“專家管理型”的多樣化家政服務轉變。

“對人民政協來講,推進實施三項工程不僅是一次專題議政任務,更是一項常態化履職任務,需要長期堅持、久久為功。”王榮表示。

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王曦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後坦言,相比“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工程,“南粵家政”工程發展相對滯後,要結合省政協專題議政提出的意見建議,著力夯基礎、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擦亮三項工程金字招牌。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