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青磁窯鎮的龍蓬峪新業態發展規劃項目正式啟動。山西大同大學美術學院教師張達飛是這個項目的策劃人,她在龍蓬峪景區成立了工作室,帶領學院的10余名學生,對當地文旅資源進行藝術包裝,開發文創産品和創作美術作品,為推動當地鄉村振興添一份力。
大同大學美術學院一直注重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大同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劉飛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近年來,美術學院承接了一大批助力鄉村振興和地方産業發展的項目,創辦了長城寫生基地,每年組織師生赴陽高縣羅文皂鎮十九敦村等定點幫扶村寫生實踐,描繪長城之鄉的美景,美化鄉村環境。
“以文化助力鄉村,以教育服務鄉村,以藝術美化鄉村”是大同大學美院人的目標。劉飛告訴記者,從2020年開始,學院承接了大同市雲岡區楊家窯村主幹道、村企文化墻繪項目和靈丘縣武靈鎮西福田村整體文化街景墻繪設計項目,共有5名教師、近100名學生參加了項目的設計、繪製和實施,設計出版鄉村文化墻繪圖冊兩部,內含設計作品200余幅,繪製文化墻繪近4000平方米。
如何決定每個村子墻繪的題材?劉飛告訴記者,首先了解這個村的歷史、優勢産業結構、鄉風民俗、村容村貌等,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制訂設計方案。“比如‘晉北第一村’楊家窯村的村辦企業很多,産業結構豐富,養殖業、乳業發達,所以我們在設計時突出了産業振興題材,同時加入了文明鄉村的元素。西福田村黨建工作做得很好,所以墻繪主要圍繞著百年黨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鄉風幾大主題做設計規劃。”
大同大學美術學院教師王靜是西福田村整體文化街景墻繪設計項目的指導老師。去年,她與同為美術學院教師的丈夫裴月強一起,帶領40多名學生,利用暑假時間到西福田村進行“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村裏的70多面墻進行設計和繪製。
王靜回憶説,西福田村需要繪製的墻體比較高,學生們需要踩在腳手架上才能進行繪畫。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同學們一到村裏就馬不停蹄地開始作畫,有時會畫到深夜。同學們不僅要克服登高作畫的困難,還要忍受高溫和蚊蟲叮咬。“不巧的是,後面幾天接連下雨,學生們頂著風雨作畫,有時候上午剛畫好的畫,因為還沒幹透下午就被雨水沖刷掉了,不得不返工。雖然非常辛苦,但是沒有人抱怨,更沒有人打退堂鼓。經過7天的繪製,原本空白的墻壁變得色彩斑斕,充滿生氣。”
美術學院2019級視覺傳達設計二班學生馬子良告訴記者:“通宵設計,不斷修改方案,使我的設計能力得到了鍛鍊和提升;深入鄉村調研,讓我眼界更加開闊,對藝術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美術學院2019級繪畫二班學生杜鴻艷對記者説,這次活動讓她充分感受到了村民的熱情和樸實。通過團隊合作,她也更加體會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明白了只要有恒心和毅力,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大家都可以一起克服。
“學院老師和同學們為振興鄉村提供的服務完全是公益的。”劉飛説,“楊家窯和西福田兩村的文化墻繪完成後,不僅受到了本村村民的稱讚,而且相鄰五六個鄉鎮的十幾個村子也積極與我們取得聯繫,希望為他們規劃設計,美化鄉村。”
“美育的作用和意義在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加強審美教育與人文教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是大學美育教育的使命。”大同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姚麗英對記者説。她介紹,近年來,大同大學一直致力於加強和改進美育教育教學,把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形成公共藝術課程、第二課堂特色實踐活動,結合地方産業發展、社會需求,培養文化底蘊豐厚、素質全面、專業紮實的藝術專門人才。
疫情期間,美術學院的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不得不暫停。劉飛告訴記者,等到疫情形勢緩和後,美院將持續做好公益活動。
劉飛説,中國青年報的“溫暖一平方”是人心相互交流的平臺,是人間大愛的港灣,這與美術學院的教育理念一致。加入中國青年報“溫暖一平方”後,美術學院將作為志願成員參與更多全國性的公益活動,同時開展服務鄉村振興公益性課題方面的研究,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