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劇”北上,好故事在哪兒都香

發佈時間: 2022-07-01 10:39:21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編者按

中國的地域文化風格鮮明而此消彼長,在最貼近百姓生活的影視劇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無論是港派、京派、海派,還是關東派、西部派、台灣風、巴蜀風、楚風等都各有代表作,各領風騷不少年。港劇就是如此,上個世紀中後期,香港因其地處中西文化交匯的位置,令改革開放中的內地流行文化一度深受其影響。如今,隨著國家整體發展,文化産業迅猛成長,加上網際網路、電子遊戲日漸發達,觀眾對電視劇、網劇的口味發生了變化。而同時,香港從文化到精神,走向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重構之路。今天是香港回歸25週年,讓我們共同祝願,重歸中國文化大家庭的香江影視劇一定還會有滿天星光。

——————————

不可否認,70後80後90後的童年記憶中,必有香港影視劇的一席之地。那些英雄——霍元甲、黃飛鴻,那些金庸武俠——《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還有穿越鼻祖《尋秦記》,以及《刑事偵緝檔案》《法證先鋒》《妙手仁心》中的小哥哥小姐姐們……

這屆觀眾長大後,螢幕上有了更豐富的選擇,但港劇並未缺席,以另一種熟悉而新鮮的面貌,再次活躍在我們眼前。而與幾十年前不同的是,“北上”的,不僅是港劇,還有港劇的創作者們,他們與內地的同行密切交流合作,希望推出更多優秀作品。

“北上”的港劇創作者,會“水土不服”嗎

香港TVB NEW WINGS LTD (定制劇/同步劇/合拍劇)總監鐘澍佳是一個老“北漂”了,從2005年開始就住在北京,把家也安在了這裡,操著一口港味濃重但十分流利的普通話,“有時候回香港,生活反而有點不習慣”。

鐘澍佳説,從2004年左右開始,港劇就遇到了發展瓶頸,原因是多方面的,“從1997年香港回歸到2022年的25年裏,我相信不只是香港地區,整個世界都在不停改變。隨著網路的發達、電子産品的更新、視頻網站還有自媒體的興起,整個世界文化産業都産生了一個巨大的變化”。

在工作時,鐘澍佳覺得,香港和內地沒有什麼不同,“都是好好拍戲”。作為創作者,他並不認為需要刻意去迎合哪個地域觀眾的口味,而應回到創作本身,讓觀眾看到新的創意、新的作品,“紮實的劇本、有特色的人物設定、創新的拍攝手法……任何地方的觀眾都會受用”。

“第一是市場”,香港寰亞電視製作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上影寰亞執行董事陳德修,坦言內地對於香港影視産業的吸引力所在,“內地一年有超過3萬集的製作量,香港只有幾百集,而且集中在少數幾家公司”;“第二是人才”,近10年來,隨著香港影視業發展的趨緩,人才也開始變得稀缺,年輕人想在這行出人頭地就更難,而內地的影視行業從業者正處於上升階段。

“現在內地的文化産業發展比較快,在影視劇製作上投入的成本已經比香港高。我們在做內地劇的時候,會聽取內地視頻平臺的大數據分析。”陳德修説。比如,以前香港以男性觀眾為主,現在內地以女性觀眾為主;香港的女性觀眾是35歲以上家庭女性,而內地女性觀眾更年輕,“所以在一些橋段的設計上,我們會有所考慮”。

“只要講好故事,在哪兒都受歡迎。”陳德修説,圍繞住房的內地電視劇《蝸居》,在香港很火,畢竟年輕人都有在大城市打拼的焦慮;香港觀眾津津有味地看著古裝劇《瑯琊榜》《贅婿》,寰亞的《家族榮耀》在香港和內地熱播……

醫療題材劇《白色強人》2019年在TVB播出,第一部大獲成功後,《白色強人2》立刻跟上,並加強了與內地的合作,已於今年6月22日在優酷上線。觀眾可以在劇中看到香港演員郭晉安、陳豪,眼尖的或許還能看出一些情節在深圳取景拍攝。

該劇監製羅永賢説:“近10年來,我們與內地同行合作頻繁,和內地觀眾也在網上有很多互動。中國太大了,南方和北方,城市與農村,口味都會不同,但我覺得,是‘和而不同’。香港與內地,是要融為一體的。一部好劇,不能僅僅是感動一個地方的人,應該是要感動一個國家的人。”

什麼是“港味”

香港影視劇,曾經不僅影響了整個亞洲文化,還輸出到世界各地。美國導演昆汀的處女作《落水狗》,靈感就來自周潤發主演的《龍虎風雲》。

港劇,除了“出身”香港,還有什麼特質?陳德修提到一個詞——“港味”。那什麼是“港味”?説粵語、用香港演員,是兩個最明顯的外化表現,但還遠遠不止。

“節奏快”,是羅永賢眼中的“港味”特徵之一。在這個注重效率的大都市,人人都很急,幹什麼都急,包括看劇,“所以香港的電影電視劇,講故事要節奏快,沒有耐心慢慢鋪墊,這不一定是好的,但就是這樣的”。

羅永賢認為,這樣的特徵也可能發生變化,“比如警匪片,很有效率、很爽,但只有爽是不夠的”。港味是香港的味道,但沒有人規定什麼是港味,“港劇可以調整、融合、重啟、進步”。

鐘澍佳説:“無論小市民還是大家族、家庭劇還是商戰片,任何題材的港劇,最終會回歸到人性人情,它的價值輸出是正能量的。觀眾會對那些瞬間感到特別溫暖,港味就是一種生活味、人情味。”

鐘澍佳記得,年輕時候剛入行,一個前輩導演告訴他,“一個導演必須要對社會有責任感”。後來他監製的電視劇《難兄難弟》(TVB在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拍攝的電視劇——記者注)播出後,鐘澍佳收到很多觀眾來信,觀眾説因為看了這部劇而走出陰霾,“我深深地理解了前輩的話,我們一部微小的作品就能影響別人,所以必須遵守一些原則”。

説到這裡,那句經典的臺詞——“吶,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就呼之欲出了。

新港劇更懂內地價值觀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半個世紀前,這樣的廣告詞雖然狂傲,倒也不虛。最近,邵氏最著名的作品可能是《飛虎》系列。香港邵氏兄弟國際影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總經理樂易玲介紹,一直以電影著稱的邵氏,從2016年開始與優酷合拍《飛虎》系列,雖然是網劇,但以電影的節奏和效果來要求,受到觀眾歡迎。

樂易玲也常常追內地的影視劇:“不管導演、演員還是製作,有一些劇真的可以媲美好萊塢。香港演員去橫店拍戲,有時候我去探班,內地的導演就跟我誇他們,‘一開機就懂’。”

內地視頻平臺優酷在2013年與香港TVB達成合作,目前擁有全網最大的港劇片庫。數據顯示,優酷“港劇場”在2021年的播放時長為40億個小時;從觀眾年齡看,80後90後佔近50%,00後又佔了20%,可謂深受年輕觀眾喜愛。

動作片、行業劇、古裝劇,這三者是港劇對內地觀眾最初的吸引力所在。而隨著觀眾收視習慣、審美的迭代,“庫存”港劇是不夠的,觀眾呼喚更多新港劇的登場,這也是香港與內地影視人合作的目標。

鐘澍佳希望推出更多符合當下創作水準的精品港劇,“TVB將和優酷繼續合作《白色強人》《法證先鋒》等系列行業劇,下一部《破毒強人》剛關機,《法證先鋒5》將在今年內完成;同時重啟很久沒有拍過的大古裝劇,全部在內地拍攝”。

在鐘澍佳看來,古裝劇是內地影視行業的一大優勢,如今香港能拍古裝劇的場景已經不多了,而內地古裝劇的整個産業鏈都十分繁榮,“古裝港劇的再起步要從內地開始,這是一個必然之路”。

讓鐘澍佳高興的是,現在TVB也來了很多熱愛這一行的年輕人,《愛上我的衰神》《法證先鋒5》等劇,都有年輕同事的參與。而他們也在與內地同行的合作中迅速成長,“TVB的年輕同事會更快地了解內地的文化,以及影視方面的價值觀”。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