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崔呂萍“福建民營經濟發達,吸納了大量就業,改革開放過程中誕生了一大批全國乃至全球知名的企業和品牌,‘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精神為世人所熟知,成為福建企業家的鮮明標簽、金字招牌。”6月27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支援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穩定發展增加就業”專題調研組來到福建省走訪座談。在第一站福州,談及選定福建作為調研目的地的理由時,調研組組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這樣表示。
福建是民營經濟大省。目前看,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新冠肺炎疫情的反覆和市場需求不振,已成為影響企業發展信心的三大主要因素。那麼防疫情、穩經濟特別是穩企業穩就業,地方上是如何探索的?
頂格,頂格,還是頂格!調研中有同志介紹,為了穩住市場主體、穩住就業進而穩住增長,地方政府已頂格落實國家地方一系列企業減負政策;頂格落實國家出臺的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頂格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
“關鍵時刻,政策對企業拉一把和推一把,其結果完全不同。”地方上的同志説得實在,幹得也不含糊。
比如用腳丈量企業發展步伐——為了以市場主體增長推動就業崗位的不斷增加,福州市持續推動“千名幹部進千企”行動,加強對減産、減收、用電下降企業的全面走訪力度,“一對一”協調幫助企業解決供應鏈、物流、融資、經營等問題,千方百計縮小工業減産面、商貿業負增長面。
“成績是幹出來的,為大家點讚!我想了解的是,頂格落實很多政策之後,企業反饋如何?也想了解一下政府産業投資基金在當前這一關鍵時刻發揮了哪些作用?對於這些基金,你們還有哪些期待?”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王會生抓住了“頂格”這一關鍵詞。
地方同志反映,中小微企業最直接的獲得感來自租用國有房屋的房租減免政策,因為省下來的都是真金白銀。相比之下,租了私有産權房子的企業議價空間很小,這部分小微企業按期交房租都是件不容易的事。
也有人反映,今年第一季度圍繞民企在惠企政策落實體驗方面,有個初步的調研數據,企業反映受益最大的政策有3個,分別是財政稅收政策、金融信貸政策和普惠型扶持紓困措施。但這一群體同時反饋,小微企業在政策享受度方面還有提升空間,45%的受訪小微企業主反饋“知曉相關政策但仍未享受到”。
提及産業投資基金帶給中小微企業的獲得感,地方同志反映,國家級産業投資基金更多聚焦解決關鍵技術環節的“卡脖子”問題,投資門檻較高。大家期待産業投資基金的門檻能適當降一降,讓更多企業享受到産業基金。
“國家層面很多政策應出盡出,但如果一些企業獲得感沒有得到更大滿足,我們應該怎麼做?大家在實際工作中有哪些好的建議,可以隨時提供給我們。”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工商聯副主席江浩然期待調研中能了解到各項扶持政策達到頂配之後,市場主體依舊反映強烈的訴求。
“通過政策釋放來為市場主體紓困,通過發展市場主體來解決就業,説到底是為了優化營商環境。沒有企業的良好發展,就沒有就業的好結果。因此在政策落地方面,政府應該再到位、細心一點,而不是認為我該給的、能給的,都充分詮釋、表達了,政策就落地了。”調研組與地方同志第一場座談會結束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武警部隊原政治委員孫思敬談了自己的看法。
兌現一種政策的最佳手段,或許就是跟蹤這一政策落實的全過程,只是頂格、落地還不夠,要真正把政策的“雨露”滴灌到企業發展的“根”上,使企業感受到政策的精準性。“過去我在廣東工作時,地方推動經濟發展有四句話令我印象深刻——能給資金的給資金,給不了資金給政策,給不了政策給鼓勵,給不了鼓勵給默認。之所以會總結出這些認識,反映出政策在落地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但只要你不斷往前跟進這個政策,它就會走到生根開花的那一步。”孫思敬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