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英娃的願望,是讓更多孩子通過綠色閱讀,了解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的真實狀況,包括生態的危機。把我國生態環境現狀更立體、更全面、更深刻地展示給公眾,或許就是生態文學的生命力,以及生態作家的使命。
這十年,隨著生態環境品質的改善,生態文明理念也不斷厚植,自然生態不斷繁榮,又為人們帶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更廣闊天地。
在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阿來看來,人類從一呼一吸到生産消費,其品質高低、善惡選擇,都與對自然的認知、對生命共同體的理解息息相關。
作為2022年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阿來希望自己的寫作能把科學健全的自然觀和生命共同體的認知傳遞給更多人。
在今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生態文學論壇”上,阿來説,四川省正籌劃在若爾蓋草原建立黃河國家公園。他決定自7月開始,從黃河源頭到若爾蓋,做一次黃河上游的生態和文化考察。他説,一個寫作者,就應該用這樣的方式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回應社會重大關切。
“如果沒有去青海,我永遠不知道黃河也會是清澈透明碧綠寧靜的;如果沒有去祁連山,永遠不可能在雪豹的故鄉與雪豹‘親密接觸’,觸發更多關於豹子的想像和書寫。”湖北省作家協會原副主席陳應松説。不停地行走,讓他擁有了從不衰竭的創作激情、從不枯竭的生活素材,這都是大自然的慷慨恩賜。
在陳應松看來,生態文學的繁榮,首先得益於生態環境保護,作家必須為其搖旗吶喊、擂鼓助威,勇於承擔歷史的責任和寫作的道義。
遼寧省作協副主席鮑爾吉·原野在瀋陽生活了30多年,老家在內蒙古,他每年都回草原,跟牧民們一起生活,向他們學習祖先留下的訓示和習俗。牧民無比珍惜大自然,他們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看成是神的安排,不得毀傷。在草原上,牧民以牛糞為燃料,絕不會砍樹當柴燒。
“這種尊重和保護整個生態系統的價值觀深刻地影響了我。”他把這些生活情景寫進了散文集《流水似的走馬》,獲得了魯迅文學獎。他還曾見過草原被一些大企業破壞得滿目瘡痍,而牧民們不敢控訴、不懂如何控訴。
好在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亮劍,直指一些企業違法開礦和侵佔草原的行為。鮑爾吉·原野説,從老百姓的角度理解生態文明,這就是歷史性、根本性的轉變。
這十年,除了文學,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在感受者生態文明理念帶來的變化。
在北京市大興區三合南裏小區,廢棄的2400多平方米鍋爐房和堆煤場,被翻新改造成3000多平方米的便民綜合服務體。居民走路不到5分鐘就能到達家門口的社區食堂、超市、籃球場和公共閱讀空間。
城市運作正在秉持更加低碳的理念。近年來,北京大力推進能源清潔化戰略,完成1.5萬蒸噸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和近70萬戶居民“煤改清潔能源”,實現全市基本無燃煤鍋爐、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
湖北五豐土家族自治縣過去有許多人靠挖礦、砍樹維持生計,付出的環境代價也極大。有村民回憶,那時粉塵飄在空中,河水都被礦粉染成了棕紅色。污染嚴重時,周邊100多口人吃水都困難。
後來,當地發現深山密林中野生蜜源植物豐富,農戶利用蜜蜂養殖、蜜源植物種植吃上了“生態飯”。
自然生態的無限奧秘,喚起了年輕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員羅述金對北京豹貓的研究始於一個偶然的機會。
2017年秋天,她和朋友在延慶海坨山地區徒步,撿到了一份疑似貓科動物的糞便,帶回實驗室,通過DNA鑒定確定為豹貓糞便。這個發現讓她很興奮,行蹤隱秘的豹貓出現在離住宅區不到一公里的地方。這讓她對探討北京周邊人和野生動物共存的可能性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2018年秋天,羅述金啟動了海坨山地區豹貓的研究項目,並在冬奧會賽場拍攝到這群“隱秘觀眾”的身影。
“這些野生動物鄰居,在山谷一隅觀望著奧運盛會。這樣人和野生動物共存的場景,又何嘗不是彰顯了綠色辦奧運的理念呢。”
截至目前,全國環境保護類志願服務項目已超過130萬個,佔到全國志願服務項目總數的約20%。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化身為“民間河長”“生態衛士”“環保守夜人”。
福建省海洋生態文明促進會會長方垂弘表示,構建從政府主導到人人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格局,推進綠色發展,青年環保組織、志願者的作用不可或缺。
過去五年,有100多萬名90後青年參與到新疆阿勒泰地區野生動物河狸的保護中,這個數字令項目發起人、90後自然保護工作者初雯雯感到震驚。2016年起,初雯雯紮根新疆,幫河狸建食堂、種樹,還做短視頻、直播,讓更多人了解河狸。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力量的加入,促使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蒙新河狸的種群數量增長了20%。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