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創新 港澳青年圓夢大灣區

發佈時間: 2022-06-23 09:20:13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如果沒有疫情,香港青年明偉傑每週都會穿梭于穗港深三地,演繹大灣區三城聯動的創業故事。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通車、蓮塘/香園圍口岸啟用,深中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設……覆蓋大灣區11個城市的立體交通網路正越織越密,“1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香港回歸25週年之際,從基礎設施“硬聯通”到規則機制“軟聯通”,粵港澳三地合作日益深入。以粵港澳大灣區為舞臺,香港正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活力涌動的世界級城市群,正在伶仃洋畔崛起。

“在這25年裏,香港多方面的成績都是有賴於‘一國兩制’下的制度保障。”香港特區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既有國家的支援,也可以跟國際聯繫,這是“一國兩制”給香港的優勢,他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

大灣區有大未來

獲益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劉延鑫成為首批在廣州擔任公職的港澳青年。來自澳門的他,已經在廣州市南沙區紮下根來,他説自己的底氣來自祖國的強大。大灣區為有志於在內地公共部門就業的港澳青年打開了一扇前所未有的窗。

6月14日國務院印發的《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是對大灣區建設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部署。方案提出,要支援南沙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更好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南沙定位越來越高了,大大增強了港澳青年來這裡發展的信心。”劉延鑫説,方案實施範圍為廣州市南沙區全域約803平方公里,以港澳居民在內地工作生活的需求為出發點,解決港澳居民在內地就業生活的後顧之憂。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3年來,粵港澳三地大膽創新、真抓實幹,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眾獲得感更強。

政策留人“孵”出更多夢想

近日,第二十四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獲獎者名單公佈,香港青年羅偉特獲得提名獎。從香港到廣東江門,同樣是“種菜”,但“土壤”不同了,羅偉特的發展空間更大了。

90後羅偉特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大四時的一次社會實踐,讓他對“魚菜共生”技術産生了興趣。羅偉特和小夥伴們最終選擇在江門市開始創業之路。

“粵港澳大灣區很包容,鼓勵我們去嘗試,甚至給了我們試錯的機會。相信每個創業青年無論成功與否,一定會收穫成長。”在羅偉特看來,粵港澳大灣區融合了不同城市的優勢和強項,各行各業的創業青年都能在這裡成就自己的創業夢想。

2021年開始,羅偉特生産的蔬菜達到供港澳的資質。如今,羅偉特的“蔬菜王國”越來越大。

當香港青年柳妍熙再次站上舞臺,她的身份已從“歌手”切換成“創業青年”。在大灣區各項利好政策下,柳妍熙帶著項目參加“青創杯”大賽,在港澳賽區獲得企業成長組優勝獎。她説,很慶倖選擇了人生中最正確的方向,來到大灣區實現創業的夢想。“粵港澳大灣區帶給企業的空間和市場巨大,港澳青年應該抓住這個新時代機遇。”

如今,柳妍熙帶領團隊入駐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以有機電致發光(OEL)照明技術打造“會發光的斑馬線”,助力智慧城市建設,希望能為國家為灣區建設作貢獻。

2017年,廣州高新區率先在區塊鏈産業佈局,吸引了一批區塊鏈企業聚集,90後香港青年吳國晉就是其中之一。他説:“這樣的政策方向和産業環境,對於初創企業來説十分有吸引力,所以決定留下來創業。”

2022年,吳國晉的團隊已擁有20多名資深區塊鏈技術骨幹,團隊從7人增加到80多人,獲得區塊鏈技術專利超過20個,併為50多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深圳是許多港澳青年融入內地的首選城市。2015年,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啟用,80後香港青年陳升和他的夥伴們是第一批入駐者。創業不到1年,陳升的公司就獲得首輪5000萬元融資,並於3年後孵化出區。

如今,陳升又開始了“二次創業”。他創立的“UNI香港青年創業空間”已簽約入駐40多個香港創業團隊,為來深創業的香港青年提供專業導航、孵化服務。陳升活躍于香港各類青年社團,分享自己在深圳的生活、創業經驗,為香港青年北上“跨過深圳河”搭起了一座橋梁。

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備案孵化創業團隊578家,其中港澳臺及國際團隊357家,團隊總融資額超過29億元。融入大灣區,已成為更多香港青年實現青春夢的選擇。

聚焦港澳青年所盼所需

廣東自2020年實施“展翅計劃”港澳臺大學生實習專項行動以來,累計有1600余家機構提供了超過6000個優質實習崗位,吸引了海內外174所高校的6000余名港澳臺大學生報名參加。

“通過專項行動,不僅能找到自身不足,及時彌補專業上的短板,更可以幫助我積累實習經驗,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就讀于暨南大學的香港青年陳童説,通過實習,她更加明確了留在大灣區發展的想法。

聚焦青年所盼所需,廣東省青聯聯合港澳機構共建了38家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家園,開通運營12355港澳青年服務熱線,編撰發佈《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資訊通》,發行“大灣區青年卡”,為港澳青年來粵發展提供貼心服務。

當前,廣東已建成“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體系,累計孵化港澳項目超過2300個、吸納港澳青年就業達3400余人,鼓勵和支援港澳青年來粵創業。與此同時,各個城市相繼出臺扶持政策,為有創業意願的港澳青年提供有針對性的創業培訓,提供諮詢輔導、跟蹤扶持、成果轉化等“一條龍”創業服務。

為吸引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廣東省全面取消港澳居民在內地就業許可審批。截至目前,在粵納入就業登記管理的港澳居民超過8.51萬人。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累計超過1000人次的港澳居民報考,首批考取港澳居民已聘用到崗。

廣東省高校面向港澳擴大招生規模,鼓勵港澳高校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高校進行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和學位互授聯授。截至目前,廣東省共有43所高校具備招收港澳本科生資格,16所高校具備招收港澳研究生資格,就讀的港澳學生超過1萬人。

隨著“灣區社保通”政策落地,截至2021年年底,港澳居民在粵參加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累計達27.92萬人次。以珠海橫琴為例,港澳居民在橫琴不僅可以購買當地社保,享受和本地居民同等的報銷待遇;還能借由跨區域執業的港澳醫療機構,繼續向自己熟悉的醫生求診。3000多名港澳專業人士取得了內地註冊執業資格,職業資格認可、標準銜接範圍持續拓展至醫師、教師、導遊等8類職業。

一項項“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的政策,充分考慮港澳所需所想,積極回應港澳重大關切,更好地支援了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正煥發出更強大的活力,朝著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邁出堅實步伐。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