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包松婭)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就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進行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動全黨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6月14日,全國政協書院舉行“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與特質”研討座談會暨“周周論學”活動,組織部分委員和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交流,並就如何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等重大理論實踐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全國政協副主席鄭建邦出席活動。
以中國考古發現的進程為基礎,委員和專家們分別圍繞“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成果和重大意義”“文明的定義、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標誌”“中華文明發展的路向及其基本格局的形成”“中華文明起始階段的主要特質”“中華文明發展與‘大一統'觀念的關係”“從中華文明的源頭汲取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的力量”等專題進行交流發言及現場互動。
委員們認為,中華文明植根于一個獨立的體系,在起源上獨具特色,歷史最悠久,文獻最豐富,需要各種手段、多學科、各領域共同探究中華文明的起源,建立起符合中國邏輯的文明研究的標準和話語體系。同時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世界看中國與從中國看世界都是不可或缺的視角,要把中華文明放在世界話語體系中進行綜合把握。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起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倫理主導型的文明形態,具有流而不斷的連續性,以及兼收並蓄、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大一統”是一個文化和政道的概念,是中華文明可久可大的根本保障。中華文明的土壤塑造了今天中國的發展道路,要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為新時代新的發展注入強大歷史和文化動能。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宋大涵,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讀書活動指導組副組長葉小文,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委員讀書活動指導組副組長胡紀源出席活動。“文明溯源深度談”自約書群、“國學——‘大一統’觀”讀書群群主和部分委員以及特邀專家學者參加座談交流。據悉,此前委員和專家們線上上讀書群就相關議題已進行10余次深入討論,為研討座談會的舉行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