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路強)6月9日,在陜西省政協編發的社情民意資訊中,民進陜西省委員會建議,出臺職業陪診政策法規,發揮監管部門監督職能,保障陪診服務規範有序。
據統計,我國有1.9億老人患有慢性病,多數需要定期上醫院看病、換藥、做手術等,其中有超過70%老人因子女不在身邊,只能選擇獨自就醫。由於老年人對網上掛號、手機支付不熟悉,導致“看病難”現象,於是一種新職業——陪診服務應運而生。陪診內容有常見的幫忙掛號、繳費、取藥,還有專車接送等延伸內容的陪診服務。數據顯示,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上提供陪診服務的店舖超過500家,生意好的店舖月銷上千單。
民進陜西省委會在調研中了解到,職業陪診服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創業就業的渠道,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職業準入門檻不明確,從業者除了少數有衛校學習經歷或護士資格證等專業背景外,多數都是由外賣小哥、快遞員兼職,在疾病描述、解釋專家術語方面的能力欠缺;行業規範缺失,服務範圍標準不一,陪診價格浮動隨意,甚至過去的號販子、醫托等換上陪診員的“馬甲”,利用自身優勢獲取不當利益;陪診服務的行業監管制度空白,處於“無準入門檻,無服務標準,無主管單位”的三無狀態。
為此,民進陜西省委會建議,出臺職業陪診的相關政策法規,明確業務主管部門,對職業行為作出界定,完善行業規範與辦法,細化職業目錄分類和從業人員權利、職責,建立行業機構和人員備案制度,定制監管方式,加強監管部門監督職能。
同時,要加強職業陪診人員、陪診機構、平臺的規範與約束。職業陪診作為一個融合醫療和服務的行業,可將其劃為非基本公共服務行列,借鑒護工執業發展模式,建立專業化、規範化服務流程,與醫院形成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