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責任和擔當築起海域安全防線

發佈時間: 2022-06-14 10:39:26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她,是中國第一代女搜救機長,被稱為“最帥女飛行員”;她,是“海上守護神”,是電影《緊急救援》中女機長的原型;她,就是交通運輸部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以下簡稱“東一飛”)搜救教員機長、飛行管理部部長宋寅。

夢想成為船長 卻機緣巧合成了機長

1986年出生的宋寅,從小就嚮往星辰和大海,大學選擇了上海海事大學的航海專業。

2007年,讀大四的宋寅癡迷一個電視劇中的救援飛行隊,碰巧東一飛來學校招收女飛行員,她便第一時間報了名。在層層選拔下,宋寅從50個報名者中脫穎而出被錄取。

錄取只是一個開始,宋寅還需要迎接各種苛刻的訓練和考試。她花了15個月的時間,拿到了澳大利亞和香港的商用直升飛機飛行執照。2010年,宋寅又考取了中國的商用駕駛員執照。

飛行執照全部到手後,宋寅正式成為一名搜救飛行員。

2010年8月26日,宋寅登上B-7328救助直升機,開始了第一次副駕駛見習。

“選擇飛行是一次偶然,堅持救助飛行卻是必然。”這些年來,依託飛行隊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宋寅迅速成長。2015年3月5日,宋寅以優異的表現被正式聘任為搜救機長,成為中國第一代女搜救直升機長。

宋寅説:“本來夢想成為一名船長,後來卻機緣巧合成了一名機長。”

“一路走來,我也見證了飛行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宋寅介紹,東一飛成立於2001年3月5日,是我國第一支專業從事海上搜救的空中隊伍。20多年來,東一飛從組建之初只有兩架救助直升機、兩名軍轉飛行員,發展到如今擁有6架救助直升機和含24名機長、副駕駛在內的近百名專業技術人員。

執行任務中保持高度的冷靜和專注

宋寅曾在一次演講中説,在非航空載艦上起降直升機,飛行員面臨的危險概率約為航太員的5倍,是噴氣式轟炸機飛行員的10倍,是民航飛行員的54倍。

雖然每一次海上應急救援都萬分驚險,但宋寅卻從未退縮,“在空中來不及害怕,在每次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我都會保持高度的冷靜和專注。我和很多同事聊過,他們也説執行任務時顧不上害怕,只有回來之後才會有一些後怕。我不覺得這是勇敢,這是一種專業素質的體現,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宋寅告訴記者:“一年最多的時候能飛400多個小時,其中只有100多個小時是在執行救助任務,而其他時間全部都是在訓練和模擬。熟悉每一個甲板吊運模式,模擬每一個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很枯燥,但很有用。因為我們曾經一遍遍模擬過的情況,真的會發生。”

令宋寅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救援任務發生在2016年12月,那是她擔任機長以來,救人人數最多也是最難的一次。

宋寅回憶,那天中午接到救助指令:一艘漁船在位於上海外高橋東偏南方向約90海裏的東海海域作業時機艙突發火災,船上10名船員被困急需救助。

由於當天風大浪高,其他船隻根本無法靠近救援。作為當天值班的機長,宋寅立即出動,與另一個機組共同執行任務。

救援途中,風雨交加,氣象條件變得更加惡劣。受風浪影響,事故船舶所處位置與任務書上給定的救援點相差了20海裏,由於直升機攜帶的油量有限,救援距離增加意味著現場救援時間大大縮短。宋寅立即調整航線,火速趕往事故水域。

現場嚴苛的救援條件令人窒息。“由於失去動力,遇險船就像一片樹葉一樣擺來擺去,為了避免著火船舶的煙霧對飛機發動機造成影響,我們只能選擇一個比常規更高的高度懸停。”一邊是著火船上急待救援的船員,一邊是直升機和救援團隊自身的安全,在爭分奪秒的救助行動中,宋寅小心翼翼地尋找著平衡點。

短短半小時,兩架直升機緊密配合,最終10名遇險漁民安全登機,成功脫險。

時刻記得要為人民謀幸福

時常有人會疑惑,作為女性,宋寅為什麼願意從事這麼危險且辛苦的職業?

宋寅總是堅定地回答:“對我來説,救助飛行沒有男女差別,只有行與不行。作為女性,我也想有自己的血性。只希望每一次危險發生時,我們能夠及時地出現,鬥狂風、戰巨浪,不辱使命。”

生活中的宋寅,留著一頭帥氣的短髮,風趣幽默、熱愛運動。雖然這份工作經常面對危險,但是她的臉上永遠挂著陽光的笑容。因為一部動畫片裏有一隻開直升機救人的小老鼠叫舒克,她和隊友就將自己的社交賬號名稱用舒克作為前綴,“我們還有一個負責維修和保養飛機的團隊,因為穿的衣服是藍色的,所以他們就把自己的前綴都改為了藍精靈,特別有趣”。

宋寅認為自己趕上了好時代,能從事這份工作很幸運,“我特別感謝我們的團隊,是他們的支援,讓我能夠成為我們這個隊伍的一個代表。我將時刻記得自己要為人民謀幸福,並將這句話努力落實在每一次救助行動中,為人們帶來希望和幸福”。

宋寅不只是一名優秀的青年搜救教員機長,還是東一飛最一線的黨支部書記。10多年來,宋寅始終紮根東海救助一線,牢記為民的初心和使命,在急難險重和風急浪高中,累計飛行3276小時,和機組共執行救助任務298起,參與救援飛行1054小時,在驚濤駭浪中成功救助224名遇險人員,用責任和擔當築起了東海海域人民生命財産安全防線,也讓黨旗始終高高飄揚在救助一線。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