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往新疆支教的當天,2020年西部計劃志願者楊暢寫下了這四句話。結束西部計劃志願工作後,她將自己一年的支教經歷寫成了近10萬字的小説《我的西部日誌》,在網路上連載。很多同學深受觸動:“看了你的經歷,我也想到西部去。”
日前,在《中國青年報》“溫暖一平方”合作夥伴安徽師範大學的校園裏,一堂以“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為主題的安徽省大學生“青春思政課”受到大家關注。在這堂特別的思政課上,楊暢和許多志願者一起,用自己的經歷向更多年輕人傳遞心繫西部、紮根基層的溫暖力量。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2003年,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在全國正式啟動。近20年來,安徽省累計組織選派了4119名西部計劃志願者和563名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他們在祖國西部的大地上留下了青春的溫暖足跡。
“志願服務是擔使命的過程,也是促成長的過程。”安徽師範大學團委書記汪凱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志願者們在鍛鍊個人綜合能力的同時,做到了把腳踩進泥土裏,了解中國西部基層的國情,將祖國的未來與自己的前途命運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在讀本科期間去西藏進行短期支教時,安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舞蹈表演專業的邵敏一度産生過困惑:“我們支教的時間那麼短,真的能給西部的孩子們帶來幫助嗎?”與當地孩子的聊天,讓邵敏獲得了答案。“她也想成為我們這樣的人,想成為一名大學生。”那一刻,邵敏感覺很欣慰。“可能我做的事情不能影響到所有人,但有人因為我們做的事,在心裏埋下了一顆種子,讓我感覺很溫暖。”
在“青春思政課”上,作為服務地受助學生代表,來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的姑娘拉馬莫日歪也分享了心底那顆“種子”萌發、成長、開花的過程。
拉馬莫日歪從初二開始受到4位安徽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的接續幫助。在志願者寧嘉惠的語文課堂,拉馬莫日歪夢想的種子發芽了:她想成為主持人,用流利的普通話向大家講述大涼山的故事。
“支教團老師們的到來,改變了我們生活和學習的心態。”拉馬莫日歪説,“我們不再局限于課本,也不再局限于涼山這個地方,我們更想走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在幾位志願者的接力幫助下,拉馬莫日歪被四川電影電視學院錄取,成為播音主持專業的大一學生。上大學後,她還擔任班級團支部書記,在寒假期間擔任涼山脫貧攻堅博物館的志願講解員。
“老師經常告訴我們,離開大山不是因為家鄉不好,而是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擁有更大的能力,憑藉自己的努力讓家鄉變得更好。感恩志願者們的到來,點亮了我們的夢想。”
西部計劃志願服務期滿後,邵敏作了一個決定:留在西藏。2019年,邵敏通過了留藏考試,並在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擔任那曲市巴青縣雅安鎮幫瓊囊村第一書記。日常工作中,邵敏走訪群眾、組織人口普查、參與巡山……盡力保障村民權益。
“藏族同胞真的特別樂觀。”邵敏常常聽到藏族同胞邊放牧邊唱歌,村裏的年輕人會在摩托車上用音響放著緊隨潮流的動感音樂。有時候,邵敏工作中遇到了不如意,但看著當地人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負面情緒也隨之消散。
對於邵敏而言,留藏工作是了解和認識世界的一個獨特窗口。“大家都説了解世界要往外走,要看向大城市、看向國際。但我覺得不一定都是這樣,當你深入基層之後,也能看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只有親身經歷後,才能紮根于祖國大地。
“參與西部計劃的經歷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楊暢説,“它讓我對於教師肩上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也希望能夠向大家傳遞最真實的西部生活,幫助更多同學了解西部、用自己的方式幫助西部的孩子們。”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汪凱表示,本次“青春思政課”希望通過身邊人説身邊事,向更多青年傳遞“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真正做到讓思政課入腦入心入情。他希望,未來可以繼續發揮“溫暖一平方”的實體作用,聚焦青年成長,凝聚向上、向善、向美的社會正能量,讓更多人感受到溫暖的力量。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