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常態化核酸檢測,怎樣保障有序進行?

發佈時間: 2022-06-09 10:33 |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 作者: 廖君、侯文坤、熊琦、黃筱、董小紅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多地常態化核酸檢測,怎樣保障有序進行?

近期,多地陸續實行常態化核酸檢測。各地怎樣保障常態化核酸檢測有序進行?常態化核酸檢測效果如何?“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追蹤。

多省份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 部分地區收費

從今年4月份開始,深圳、武漢、杭州等地陸續實行常態化核酸檢測。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近期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負責人表示,常態化核酸檢測是根據當地疫情防控需求決定的,主要是集中在輸入風險較高的省會城市和千萬級人口城市。

記者梳理髮現,截至6月初,北京、上海、湖北、河南、山西等多個省、直轄市推行常態化核酸檢測,檢測頻率在2至10天不等。全國已有至少10個人口達到千萬級的超大城市實現了核酸檢測常態化佈局。

儘早發現疫情,是各地推行常態化核酸檢測的目標。比如,安徽蕪湖相關通告中表示,為進一步強化新冠疫情“早發現”機制,做好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山西晉城發佈通告稱,為進一步強化新冠疫情“四早”機制,開展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工作。

在常態化核酸檢測的地方,大多實行免費政策,由財政部門提供資金支援。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財政與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許光建表示,由政府兜底開展全民免費的常態化核酸檢測,一、二線城市或能承擔起高額成本,但中小城市面臨較大財政壓力。

5月23日,甘肅省隴西縣發佈公告稱,“倡導全社會所有人群每週一次核酸檢測,費用自理,對未按期進行核酸檢測的,將進行賦碼提醒”。

5月27日,四川省閬中市宣佈,自5月31日後,市民需自覺自費進行每週一次的常態化核酸檢測,費用為每次3.5元。29日,閬中市將“自覺檢測”調整為“自願檢測”。

5月31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負責人透露,上海市常態化核酸檢測點的檢測服務免費至6月30日。

根據國家醫保局、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日前印發的通知,對於政府組織大規模篩查和常態化檢測的情況,要求檢測機構按照多人混檢不高於每人份3.5元提供服務。

搭建15分鐘核酸“採樣圈” 有些地方採樣人員缺口大

在成都邛崍市五彩廣場的一角,一個可移動的“小房子”十分顯眼——這間移動便民核酸採樣工作站,可同時容納兩名醫護人員進行採樣工作,全程與受檢者無接觸。工作站外,不時有群眾前來核酸檢測,整個流程僅需兩三分鐘。

便捷的採樣點佈局是做好常態化核酸檢測的重要基礎之一。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近期召開的新聞發佈會多次提到15分鐘核酸“採樣圈”的建設。

眼下,由固定採樣點、便民採樣點和流動採樣點等共同編織的便民“採樣圈”正在許多城市逐步成型,採和檢的能力也逐漸與之匹配。

杭州市副市長陳瑾説,按照步行15分鐘內到達、排隊等候不超過30分鐘的標準,杭州利用黨群服務中心、藥店、健康驛站、移動採樣小屋等形式,在全市設置了1萬多個採樣點。

對不少城市來説,常態化核酸檢測是一項新開展的工作,其帶來的壓力是客觀的,從多地核酸採樣人員的缺口可見一斑。河南計劃年內培訓5萬名核酸檢測相關人員;海口面向社會招募核酸採樣員;唐山市曹妃甸區緊急招募核酸採樣檢測志願者……

“全市現在共有6.2萬人採樣力量,每天配置採樣人員數量在1.2萬人以上。”陳瑾説,除利用公立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外,杭州還發動民營醫療機構和藥店力量,以及廠醫、校醫、離退休醫務志願者,充實到採樣隊伍。

為建好15分鐘核酸“採樣圈”,各地也在積極探索。各式各樣的智慧化核酸採樣工作站快速上線;多個導航軟體載入便民核酸採樣點導航功能;多地推出核酸點實時排隊、運作狀態等查詢小程式。

在檢測環節,經過2年多建設,我國的核酸檢測能力不斷提升,可有效完成大規模核酸檢測任務。截至5月底,我國核酸檢測總能力已達到近9000萬管/天。

與此同時,送檢不及時、報告不準確、實驗室管理不嚴格等問題也有發生。為規範核酸檢測,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近日發出通知,加強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全鏈條監管,對檢測機構和人員資質管理,樣本採集、保存和轉運管理,應急狀態下核酸檢測機構監管,核酸檢測機構退出機制落實等提出了明確要求。

“目前,常態化核酸檢測的開展主要依靠第三方檢測機構。”華南地區一醫學檢驗企業負責人表示,從長遠看,隨著核酸檢測價格逐步下調,行業內規模小、技術單一的小型第三方醫檢機構會逐漸被淘汰,專業化、規模化的大型第三方檢測機構更符合社會需求。

常態化檢測發現感染者 一些低風險地區調整檢測頻次

記者從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了解到,今年清明節假期之後,考慮到人口流動較大,武漢市遵循“願檢盡檢”的原則,在全市內主動開展一輪擴面核酸檢測,一天的時間內有1070萬居民自願參與。

正是在這一次核酸檢測中,武漢篩查出了1例新增本土無症狀感染者。通過局部快速封控和多輪擴面核酸檢測,武漢市于4月19日實現了陽性人員零新增,較快地實現了社會面清零。

通過常態化核酸檢測,杭州市西湖區于5月1日發現1例新冠核酸檢測陽性病例並迅速處置;桐廬縣于5月6日發現1例。由於發現及時,處置得當,疫情未傳播擴散,降低了對整個社會面的影響。

瀋陽4月20日通報新增感染者情況時,也提到在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中發現1例陽性感染者。

“常態化核酸檢測的成本是不低的,但與定點式、高強度的封控所帶來的經濟社會成本相比,常態化核酸檢測的成本要小得多。”陳瑾説。

記者觀察到,近期,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變化,有些低風險地區降低了常態化核酸檢測的頻次。杭州、蘇州、武漢、深圳等地從最初的48小時延長至72小時;江西撫州將普通人群3天1檢改為7天1檢;江西新餘將此前的普通人群3天1檢調整為10天1檢……

努力以最小代價實現最佳防控效果,科學精準開展防疫工作,是各方的共同期盼。專家表示,根本還在於提升城市疫情應對防控的能力,增強城市“免疫力”,持續推動疫苗、快速檢測試劑和藥物研發等科技攻關,優化醫療軟硬體資源配置,提升醫療資源冗余度等。

(記者廖君、侯文坤、熊琦、黃筱、董小紅)

新華社武漢6月8日電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