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當自強,奮鬥正青春!讓我們一起奔赴星辰大海,在科技創新的賽道上跑出青春加速度!”今天,中國電信從事元宇宙研究的90後科技人員劉小歐向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
創新爭先,強國有我!青春元宇宙迴響創新自立最強音。
今天是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中國青年報社在全媒體平臺推出“奮鬥正青春 科技向未來”——“青春元宇宙·科學家精神”大型可視化直播活動暨第二季“強國青年科學家”尋訪活動雲發佈,活動持續9個小時。
像劉小歐這樣的年輕科技工作者在中青報“青春元宇宙之家”築夢啟航,奔向星辰大海,致敬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傳承中國科學家精神。
活動開場,張伯禮、倪光南、莊文穎、李陽、尹浩等院士共同寄語青年科技工作者:人才強國的號角已經吹響,青年人才大有可為!願你們在強國路上綻放更多光彩,期待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挑大梁、當主角!
鄧亞萍、武大靖、鄭姝音等奧運冠軍為青年科學家加油。李光復、朱一龍、王一博、吳磊等文藝工作者感謝青年科技工作者為社會發光。
本次活動以弘揚“科學家精神”為主線,設置了“創新爭先,強國有我”“致敬科學家精神”“科技引領未來,創新改變生活”“科技強國,創新有我”4個板塊,穿越過去、把握現在、冀望未來,共同深切感受科學家精神所孕育的內核和精髓:“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
科學家精神是我國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薪火相傳,用智慧和汗水、用創新和創造,走出一條高水準的科技自立自強之路。
“致敬大國重器托舉者!”“感人至深,致敬英雄!”“青春強國,吾輩擔當!”直播裏的青春音樂劇《羅陽》引發廣大青年的強烈共鳴。航空工業沈飛新機裝配試製中心董舒説,羅陽的航空夢,是航空人的報國夢,更是中國的強國夢。“我要像羅陽一樣,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祖國的航空事業作出青春貢獻。”
今天,科技群星閃耀中青報“青春元宇宙之家”。從“兩彈一星”到“中國天眼”團隊……70多年來,《中國青年報》報道了錢學森、鄧稼先等一批又一批科學家胸懷祖國、矢志奉獻的故事。
在“致敬!功勳科學家”的直播環節,觀眾可以看到“氫彈之父”于敏、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糖丸爺爺”顧方舟,還有“人民科學家”吳文俊等科學大家的故事。他們“擇一事終一生”的人生故事中,烙印著老一輩科學家愛國、創新、求實、奉獻的精神。
活動中,還有深受青少年喜愛的視頻節目《院士科普》《強國課堂》。這些“大先生講的小故事”激勵更多青少年“追星就追科學家”。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青少年眼中的科學家精神是怎樣的?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發佈的“青少年眼中的科學和科學家精神”調查顯示,對於科學家精神,72.9%的受訪青少年首推“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在受訪青少年選出的科學家最令自己佩服的品質中,有家國使命感(66.7%)排在第一位。
中航工業旋翼飛行器首席設計專家吳希明,是直-10、直-19武裝直升機總設計師。這位“大先生”在視頻中深入淺出地向小朋友介紹了直升機的前世今生,不少小網友表示“很崇拜您”,“長大後我也想像您一樣”。
在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精神傳承感召下,新一代青年科技工作者開始在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挑大梁、當主角。
10余位深耕在航太、晶片、醫學、考古等各行各業的青年科學家講述了他們的奮鬥歷程及青春感悟。他們中有“北京明白”高健、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得主白蕊、飛騰晶片科研團隊等。這些青年科技工作者、科技團隊傾情講述躬身科技領域的所思所悟。活動引發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轉發,力挺強國青年科學家。
在“科技引領未來,創新改變生活”的直播板塊中,一大波前沿“黑科技”呼嘯而來。無人車、無人船、“人造太陽”等前沿科技産品,帶觀眾沉浸式體驗“黑科技”給生活帶來的巨變。
高校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具有重要作用。科技成果轉化是將科學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産力的關鍵環節。在各大高校,一批批青年科學家和科研團隊走向廣闊天地,取得了眾多重大科研成果,“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未來已來,青春元宇宙發出迴響。劉小歐説,我們倡議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為引領,創新報國,踔厲奮發,共同逐夢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