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的僑胞心靈驛站:“疫”起護“心”

發佈時間: 2022-04-06 14:21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作者: 張金川 廖珍妹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僑鄉的僑胞心靈驛站:“疫”起護“心”

在薌城區紅十字博愛驛站內設有“開心聊天屋”,歸僑二代鄭迎春在這裡從事公益心理諮詢志願服務。 廖珍妹 攝

中新網漳州4月4日電 (張金川 廖珍妹)本土疫情突如其來,打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也給許許多多人帶來心理的困擾。在僑鄉福建省漳州市,歸僑二代鄭迎春和她的心理諮詢師團隊一起守護著人們的心理健康。

“疫情期間的心理諮詢量增長不少,有時半夜了,我們還線上上接受諮詢。”4日,鄭迎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現年53歲的鄭迎春,是漳州市薌城區僑聯僑胞心靈驛站站長,也是薌城區實驗小學專職心理健康老師和薌城區政府疫情防控指揮部心理干預組負責人。

“爺爺是印尼華僑,出生在印尼的爸爸小時候回到祖國定居,畢業于華僑大學,後在漳州任教。”身為一名印尼歸僑僑眷,鄭迎春受父親的影響,也選擇了老師這一職業,早先為語文老師,後轉崗學校心理諮詢師已十幾年。

平日裏,鄭迎春和僑胞心靈驛站的心理諮詢師們,致力於引導僑胞僑眷們正確的家庭教育觀。作為薌城區心理諮詢的主力之一,她也博得了一個更廣為人知的稱呼——“開心老師”。

漳州本輪疫情3月11日發生以來,鄭迎春已接待了近50次電話諮詢,還開展多次線下心理諮詢,幫助緩解不良情緒,讓諮詢者以積極健康心態共同抗擊疫情。

“疫情來襲,薌城區政府迅速成立‘心理危機應急專家組’,並建立了100人的心理諮詢師志願者隊伍,開展相應心理輔助。”鄭迎春説,有時半夜也會接到任務。

在鄭迎春看來,疫情讓生活方式發生改變,容易引發躁鬱症、焦慮症等。“大家要愛護自己的心靈,讓身心健康;要學會對自己説愛、對別人表達愛,這非常重要。”

  心理輔導室內設有“心理沙盤”。 廖珍妹 攝

採訪中,鄭迎春向記者列舉了疫情期間諮詢較多的幾種情況:孩子在家不上網課,迷戀網遊不聽勸,家長大打出手;居家接觸頻繁,夫妻關係緊張;工作受波及,經濟來源減少,引發焦慮;密接者隔離倍感孤獨和脆弱,失眠又暴躁……

“有一女學生,原就有輕度抑鬱症狀,因疫情在家被母親責罵,再次引發抑鬱。經過心理疏導,現狀態平穩。”鄭迎春給記者講道,還有一個案例,當事人因被隔離情緒暴躁,主動要求心理輔導。

鄭迎春認為,疫情期間,人的內心需要積極適應外界變化,才能確保身心健康,可以嘗試通過深呼吸漸進式放鬆,透過憤怒看到自己的需求……

助人的初心、解決問題的快樂,讓鄭迎春頗有成就感。她表示,無論是否疫情,人和社會,都需要被更多的愛包圍,才能走得更高、更遠、更幸福。

楊惠卿也是僑胞心靈驛站的一名心理諮詢師,經常和鄭迎春搭檔,配合默契。她説:“疫情期間,為了解矛盾的源頭,我會讓來訪者在吵架前用手機錄下吵架內容;經過拿手機、按錄音這一舉動緩衝,不少人表示架也吵不成了,矛盾也淡化了。”

“人的心理都有盲區,但是盲區不是病,通過及時疏導、轉念,是可以避免問題擴散的,這就是心理上的‘治未病’。”楊惠卿希望大家多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確保身心健康才能更好應對疫情”。

當下,隨著封控區、管控區陸續解封,民眾的生活也慢慢回歸正軌,但疫情對人們心理健康的影響依舊不能忽視。“親愛的身體,我非常愛你!我會一直陪著你!你很安全!”鄭迎春説,這三句愛的守護“咒語”,可經常對自己説,增加愛的能量。

她也建議,主動學習一些心理調節方法。尤其情緒期時要接納自己的情緒,不能壓抑自己,可以向親朋好友傾訴。“如果自己無法調整,可請求心理諮詢師幫助。”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