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3月24日電 (記者 張尼)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2021年全球結核病報告》,估算2020年全球新發結核病患者987萬,150萬人死於結核病。
在中國,雖然結核病發病率的控製成效明顯,但如何為基數龐大的結核患者減負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資料圖:深圳首家兒童結核門診開診現場。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供圖
一年新發超80萬例!耐藥後患者面臨沉重經濟負擔
作為最古老的傳染病之一,人類至今仍飽受結核病困擾。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2021年全球結核病報告》,結核病仍對全球的公共衛生造成嚴重威脅,估算2020年全球新發結核病患者987萬,150萬人死於結核病。我國新發肺結核人數為84.2萬,僅次於印度居全球第二位。
同時,耐藥問題近年來也一直受到公共衛生領域專家的高度關注。
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19年的估算,我國新發利福平耐藥結核病患者6.6萬,排名全球第二。耐藥就意味著治療時間更長、治療花費更高、治愈疾病更困難。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早前接受記者採訪時就曾表示,中國需要提高耐多藥結核病治療成功率。
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毛宗福日前在北京大學社會化媒體中心舉辦的相關主題線上研討會上就對記者分析,從宏觀上講,造成我國結核病高負擔有多方面原因,包括“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主要集中在人口基數大的發展中國家”“經費投入不平衡不充分突出”“缺乏有效疫苗以及創新研發動力不足”等等。
此外,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範圍不足、大病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政策向結核病傾斜不對等也加重了患者的疾病負擔。而患者自身年齡、用藥情況、職業和家庭經濟狀況、是否能及時就診、依從性、是否患有並發癥等也會影響患者疾病的負擔。
資料圖:自動分藥系統(圖文無關) 中新社記者 佟鬱 攝
多地打“組合拳”減輕患者負擔
事實上,我國在防控結核病方面一直在做大量的努力和投入。
毛宗福曾建議,統籌多項舉措實現耐多藥結核“零負擔”。他介紹,目前國家對中西部結核病重點地區進行重點轉移支付、擴大醫保目錄範圍、實施藥品談判和集中帶量採購等政策都進一步減輕了患者負擔。
國家層面外,不少地方也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結核病防治路徑。
例如,浙江由省財政出資,將結核病納入城鄉居民門診規定病種範圍;新疆實行肺結核患者門診100%、住院90%報銷,耐多藥治療費用納入大病統籌和醫療救助的保障政策。
2021年,天津市加快推動了結核病分級診療和綜合防治服務模式落實落地,推進了耐藥結核病患者發現治療等各項工作及時性和規範性。
貴州省醫療保障局近期也明確,從4月1日起,非耐藥活動性結核病、利福平耐藥結核病納入慢特病門診保障範圍。
資料圖:某醫院掛號大廳。 張尼 攝
結核病“零負擔”仍面臨挑戰
減負擔不等於零負擔,在業內專家看來,針對結核病患者尤其是耐藥結核病患者經濟負擔重的問題,醫保政策、社會保障政策仍有尚需完善之處,結核病防控仍面臨不小挑戰。
杜克大學醫學院人口健康科學系 Mary &James Semans 醫學與全球健康講席教授湯勝藍認為,雖然我國基本醫療覆蓋非常高,但目前相關政策對結核病患者診療保障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一是醫保與醫療政策不協調,住院患者較高的起付線和結核病病人需住院治療間存在悖論;二是結核病社會保障仍不健全。
南京醫科大學衛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家應認為,目前我國實施的“三位一體”結核病防治模式(以定點醫院為主體實行結核病“防、治、管”一體),主要由結核病定點醫院負責結核病的診斷、治療和管理,而當前以醫療收入為主的醫院經濟補償模式,在客觀上會影響到他們主動預防疾病的積極性。因此,需要在結核病的治療與防控中,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尤其是醫保在激勵醫院主動開展預防工作的積極性方面發揮作用。
面對結核病患者經濟負擔高難題,湯勝藍建議要進一步推動多渠道籌資,以患者實際需求為中心,提升對患者的社會保障水準。精準扶貧項目中,對於喪失勞動力、因病致貧患者,利用財政及慈善資金予以及時救助;對於耐多藥/廣泛耐藥患者,在了解患者實際困難的基礎上,制定個體化的補助方案。
毛宗福也認為,不管是從社會還是從個人來講,影響結核病負擔的關鍵環節一是如何降低貧困人口的經濟負擔,使其能夠治得起病;二是實施規範有品質的治療,這是減負增效的關鍵環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