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址+安全+成本 電動車充電樁不夠怎麼“破”

發佈時間: 2022-03-20 08:13 | 來源: 廣州日報 | 作者: 肖歡歡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電動車充電樁不夠怎麼“破”

社區供不應求 小區選址不易 運營方盼降低“門檻”政協委員建議應加快編制電動車充電設施建設規劃

隨著廣州電動自行車(以下簡稱電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增加,市民對電動車充電樁的需求也猛增。如今廣州市各小區都明確禁止電動車上樓,也不提倡市民將電動車電池拿回家充電,因此公共充電樁就成了剛需。

而電動車充電樁要在小區落地卻並非易事。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方面是選址問題,另一方面小區物管、居民對集中充電設施的安全性也存在疑慮。不過,廣州目前在充電樁建設方面也已經積累出不少經驗。有政協委員提出,應加快編制電動車停放場所和充電設施建設規劃。廣東省電動車行業商會也表示,充電樁是一項民生工程,希望街道、社區、物管等相關各方能成為助推者。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歡歡(除署名外)

社區:

充電樁供不應求 居民呼籲“多建一些”

吳錫彬此前擔任番禺區麗江社區黨支部書記。他介紹,該社區共有12000多戶住戶,但整個社區現在共有6個地方設置了電動車充電站,充電樁約200多個,還遠遠滿足不了居民的充電需求。

最近兩年,麗江社區一直在宣傳禁止電動車上樓,如今,不帶電動車上樓、減少在家中充電已經成為很多居民的共識,但隨之而來的是充電難題。以麗江社區為例,1.2萬住戶,至少需要上千個充電位才能滿足電動車充電需求。“白天的時候可能還夠用,但到了下班後的高峰期,充電位就不夠用了,居民要充電就要排隊了。” 吳錫彬表示,根據電動車剩餘電量不同,充滿電所需時間也從2~8個小時不等,所以等候時間相對較長。

“之前也有很多居民跟我們提出希望能在社區多建幾個電動車充電站,但我們調研後發現,要在小區新建電動車充電站難度很大。”吳錫彬介紹,首先是選址難。廣州從2021年11月開始啟動電動車上牌,在此之前,很多小區都沒有規劃建設電動車停車位和充電設施,也沒有預留電動車充電樁的位置。以麗江花園為例,該小區地下車庫稀缺,地面上的電動車也存在亂停放的問題,充電樁建設的空地就更難找了。

其次,目前廣東省和廣州市沒有關於充電樁建設的地方標準,對充電設施報裝主體、報裝流程、電費收取標準都沒有統一規定。所以,社區建設充電樁基本上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目前已經建設在該社區的6處充電樁,都是引入外面的專業公司,由他們來建設,小區負責日常管理。“即便如此,管理這些充電樁,物業方要花很多精力,對小區物管來説,這也是多出來的工作。比如説要進行日常巡查,杜絕火災隱患或安全隱患。”

此外,充電站的建設和選址還要和社區居民協商,如果周邊居民不同意,就建不成。“我們建充電站必須離居民樓一定距離,如果離得太近,居民就有反對意見,因為他們擔心離太近有安全隱患。一旦有居民反對就建不成。”從過往經驗來看,要建成一處充電站,從發起動議、徵集意見到最後建成,都要1年時間。

從今年1月開始,吳錫彬到廣州碧桂園社區擔任黨支部書記。該社區現在共有7000多戶住戶,建有7處電動車充電站,共計約200個充電樁,也是供不應求。

小區物業:

選址+安全+成本 大規模落地難度不小

記者隨後走訪了市內多個社區發現,電動車充電樁不足的問題比較普遍。位於新港西路的廣州輕紡交易園是電動車較為集中的區域之一,在美景中心門口,就安裝著一處有36個充電樁的集中式充電設備。“大約到了晚上6時之後就要排隊,基本上每個充電樁都有車。”市民夏先生告訴記者。

新港西路某小區物業經理劉東明告訴記者,該小區業主現有電動車數量已經超過1000輛。之前該小區在規劃中根本沒有預留這麼多電動車停車位,如今一下子多出這麼多電動車,建集中充電設施就變得尤為迫切。“我們最近剛把原本一個垃圾分類回收點撤走,新建了一個大概20平方米的充電區,大約可以供20多臺電動車充電。”但他表示還是供不應求。

劉經理告訴記者,在小區新增充電設施,最大的問題一是選址,二是安全。他解釋,充電區通常需要加建雨棚,每天都需要有專人負責查看是否有漏電或其他火災隱患,還要監督住戶的電動車不能亂停放;此外,電動車充電樁目前還沒有國家標準,所以物業方和部分居民對此還有疑慮。“這些都是新增的工作量,我們每增加一個安防人員,一年下來差不多要增加10萬元成本。所以説,新建充電樁完全是為了滿足住戶需求,單算經濟賬肯定是不划算的。”對於當前不少小區電動車充電設施建設難,劉經理道出了苦衷。

充電樁運營方:

期待“門檻”降低 讓居民低價充電

記者走訪市內多個小區了解到,目前社區電動車充電樁建設主要採取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由第三方運營商負責運營。運營商在小區內建設充電樁,向小區支付電費。其不便之處在於運營商要確保收支平衡,需要與建設主體簽訂用電合同以及安裝設備的使用時限;第二種是由建設主體自主運營,由建設主體選擇充電計費裝備(投幣或掃碼支付),這種方式的好處是由建設主體在自屬區域內建充電樁向廣大社區用戶開放,相對穩定,不會因為收支不平衡導致充電樁運營一段時間後退出。其弊端在於設備的日常運作維護和充電管理要由建設主體負責,存在維護不專業、運作不穩定等風險。

記者通過張貼在充電區的一張廣告聯繫上了來自深圳的一家專門生産集中充電設備的廠家。該廠家負責人廖先生告訴記者,目前集中充電設備需求的確很旺盛,但集中充電設備要進入社區也有門檻。一方面,要向社區交“進場費”,根據小區規模、充電樁建設數量多少,通常都要在10萬元以上。另一方面還要交電費。其充電價格也根據時段、地段而有所不同。尤其在一些城中村,因為電動車多,集中充電設備成為剛需,一些設備廠家也非常想進入,但村裏收取的電費價格甚至高於充電樁向用戶收取的價格。並且設備廠家還需要擁有場地的長期使用權,這些都需要和村裏簽好合同。場地和電價成本推高了充電樁的終端使用費,而這會拉低車主使用集中式充電樁的意願。

“充電價格高了使用效率就會下降,如果有可能,我們寧願把價格定得低一些。”廖先生表示,期待社區、村居能對充電樁進入社區少設或降低“門檻”,儘量提供便利,他們願以低價充電造福社區居民。

對於電動車充電樁建設問題,廣東省電動車商會執行會長藍世有表示,充電樁建設是一項民生工程,希望街道、社區、物管等相關各方成為這項設施建設的推動者,能在建設和使用上予以經濟補貼,或者儘量提供方便。

廣州:

已積累不少充電樁建設經驗

好消息是,隨著廣州市啟動電動車上牌,很多新建的小區都將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建設納入規劃,不少老舊小區也將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建設列入重點改造項目。經過幾年的密集建設,充電樁缺口將會逐步縮小。

記者走訪了解到,目前廣州不少小區正在抓緊引入充電樁運營方,配套建設一批集中充電設施。預計再經過一年建設,市民在小區就近充電就會方便很多。

通過不斷摸索,廣州市在電動車充電樁建設方面也積累出不少經驗。如黃埔區大力扶持充電樁民生工程,由政府出資購買智慧充電樁以及雨棚搭建,並在社區和小區單車棚內鋪設加裝多個充電樁,並交由專業的智慧充電樁運營商負責安裝和運轉工作。據了解,為避免居民陷入“推車上樓違法”“下樓無處充電”的局面,黃埔區蘿崗街道推進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建設,以該街道的石橋村作為示範點,打造電動車安全管理的“石橋經驗”,通過增設電動車停車棚和充電樁、清查電動車違規停放等“疏堵結合”的方式,解決電動車充電難問題;

海珠區政府則將“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問題”納入2021年全區十件民生實事之一,還派發充電樁免費電子消費券總計127萬元,引導企業落實全區建設超過1.2萬個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端口。

委員建議:

應加快編制電動車充電設施建設規劃

在今年廣東省和廣州市兩會期間,電動車充電設施建設再度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廣東省人大代表趙廣軍、廣州市人大代表林淑菁、廣州市政協委員譚國戩等人都建議加快建設電動車充電設施。

趙廣軍表示,自從去年11月廣州啟動電動車上牌工作後,電動車有了明確“身份”,停車位和集中充電設施建設開始變得迫切。趙廣軍建議,可以在住戶人數超過1萬人的社區、村居率先啟動電動車集中充電設施建設。

廣州市政協委員譚國戩介紹,廣州市電動車保有量超過300萬輛。廣州全市住宅小區數量超過3000個,截至2021年9月全市有600多個小區安裝了電動車集中充電設施,佔比僅20%左右。為解決電動車充電問題,譚國戩建議,應加快編制電動車停放場所和充電設施建設規劃,在新建或改擴建工業園區、商業廣場、寫字樓、居住社區、醫院、公園等公共場所合理規劃配建電動車集中停放場所、充電設施。

廣州市人大代表林淑菁則建議,在社區、封閉停車場、地下停車場劃分電動車停放區域,大力建造安全充電樁。“在封閉停車場和地下停車場要考慮劃分好電動車停放區域,儘量做到車與車之間可以容納一人的距離,防止整片燃爆;此外在充電樁的附近要配置足夠的專業消防設備。”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