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3月7日訊(記者 和海佳)“中華文字節亟需與‘聯合國中文日’並聯,以異彩紛呈的文化展示和形式多樣的藝術表演,為世界了解中國文化提供窗口。”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關中民俗博物院院長王勇超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建議將每年“穀雨”日設立為“中華文字節”,弘揚傳承中華文明。
王勇超介紹,在國內,倉頡造字的貢獻愈發受到尊崇。每逢“穀雨”節來臨之際,以陜西白水為代表的倉頡祭祀大典,各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樂舞、民俗活動紛紛亮相。與此同時,倉頡造字的影響力面向海外愈發遠播。2010年聯合國中文日被設定在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穀雨”,用以紀念“倉頡造字”。
關於“穀雨”的來歷,相傳是因“倉頡作書”而“天知其將餓,故為雨粟”。後人感念倉頡造字的功績,將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定名為“穀雨”。“穀雨”體現了春季作物初種、最需雨水滋潤的農耕規律,是以農耕為代表的黃河文明的生動詮釋。
王勇超建議,將“穀雨”之日,亦即倉頡祭祀大典日、聯合國中文日,設立為“中華文字節”。借此“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用的中華文化符號”,並於每年此日舉行國家級紀念活動,助推“倉頡”成為國家級文化名片。
王勇超提出,目前“華文”概念盛行、“華語”建設勢在必行的背景下,將“中華文字節”與“聯合國中文日”“倉頡祭祀大典”統一起來,增強聯動效應,有助於推動“文化認同塑造民族認同”,提高國人凝聚力與向心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此外,“倉頡祭祀大典”“聯合國中文日”“中華文字節”三節合一,也有助於吸引學習中文的外籍人士加入,有助於憑藉多樣的活動、豐富的內涵,更快更優地向世界傳播中華文明、中華文化,使“一帶一路”倡議更加深入人心,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