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與政協委員共商高品質發展

發佈時間: 2022-01-25 09:03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菅海霞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原標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與政協委員共商高品質發展 “堅定信心增強主動乘勢而上”

1月22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石泰峰參加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經濟界、農牧界、科協界、科技界委員聯組討論,與委員共商如何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

內蒙古稀土儲量佔我國的83.7%,佔世界的38.7%,稀土産業發展迅速。“針對稀土應用的重點領域,篩選一批補短板、可産業化的技術和項目,集中攻關。”安四虎委員從加強稀土創新和科研平臺建設、充分利用內蒙古獨特資源優勢、加快稀土新材料産業發展等方面提出建議。

“依託網際網路及數字技術,對傳統産業鏈、供應鏈上下游進行全鏈路、全要素、全場景優化升級。”趙玉善委員針對內蒙古煤炭、化工等傳統産業的升級改造,建議優化結構,發展新興産業,將能源優勢、原材料優勢轉化為産品優勢,實現産業協同效率和運作品質雙提升。

乳業是內蒙古自治區優勢産業,兩家大型乳品企業進入世界乳業十強。“乳酸菌菌種及其發酵劑、益生菌製劑是發酵乳産業的技術核心,被稱為乳業的‘晶片’,建議研究和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乳酸菌菌種和相關加工技術。”張和平委員針對乳業生物技術核心研發力量不足問題,建議通過機制、人才、投入等方面的保障,促進乳業長期健康發展。

“建議吸引全國優秀人才,促進産、學、研、用融合。”張競委員以動物疫病防控生物技術産業發展為例,從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角度提出促進自治區高品質發展的具體建議。

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認證是建設國家高品質綠色農畜産品生産基地的基礎。“按照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生産規程組織農牧業生産的比重,將認證數量納入建設項目考核。”孫麗榮委員建議,建立激勵機制,提高加工産品認證比例,與農牧業項目建設協同推進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認證工作,促進內蒙古農牧業發展提質增效。

“建議構建呼包鄂烏區域間的利益共用機制,促進資源要素在區域間更高效地流動,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建議研究並整合構建區域性的農業數字化種植管理系統和牧場管理系統”“建議將休牧補貼納入草原補獎政策範圍,科學界定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採取動態調整模式”……8位自治區政協委員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談問題、提建議、謀發展。

石泰峰認真聽取大家發言,不時插話,與委員深入交流。“聚焦碳達峰碳中和、新能源發展、初級産品保障、産業鏈現代化、數字經濟等重大問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主動協助黨委和政府破解發展難題,以高水準履職服務高品質發展。”他勉勵全區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聚焦聚力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全面、客觀、辯證、積極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堅定發展信心,增強工作主動,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努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為全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通訊員 菅海霞)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