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週期延長、購車優惠減退……準車主為何提車難?

發佈時間: 2022-01-25 07:18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 汪文正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交付週期延長、購車優惠減退、部分車型需要加價提車——

準車主為何“提車難”?

臨近春節,不少家庭想買輛新車過年。然而,車型選好了,資金和手續齊備了,多地消費者卻發現遭遇“提車難”。交付時間一再拖延、加價或降低配置才能提車、優惠幅度縮減……給準車主們增添了煩惱。

“提車難”背後有哪些原因?何時能夠得到緩解?如何打通産業鏈供應鏈,讓汽車消費市場在新的一年裏走向産銷兩旺?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訂車容易提車難

“沒想到現在提車這麼難!”北京車主秦寅生元旦前已經簽了某高端品牌新能源車的購車合同,但車還開不上。“銷售人員告訴我,12月這撥購車的,提車肯定要等到年後。如果想獲得提車優先權,不同車型需加價數萬元至十幾萬元不等。過年開新車是指望不上了。”

訂車簡單提車難、不想多等要加價——許多消費者感受明顯。

有的不得不承擔更高的購車成本。有車主抱怨,前些年汽車總體上是降價多、優惠多,現在因為提車難,經銷商不僅沒什麼優惠,稍微熱門一點的車型就要加價。

有的延緩了購車打算。北京車主周女士的車已開了10多年,打算最近換輛新車。“舊車的車齡長了,這一年多小毛病不斷,想著買輛進口車。一家人選好了車型,到4S店一問,説要想節前提車就得加價,而且加價後也要在加價的購車群體中排隊,並不能保證很快能提上車。”她乾脆放棄了換車的念頭,“等提車正常後再説吧。”

記者走訪北京市多個汽車品牌的4S店發現,“提車難”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高端品牌的新能源車、部分品牌的新款高配車型以及SUV等現車相對緊俏,往往需要等待或加價購買。北京市朝陽區某4S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想買也提不到車。各車型最快的也要8至12周才能提到車。提車慢挫傷了不少顧客的積極性,現在是看得多、買得少。”消費者認為經銷商不給力,甚至懷疑其搞“饑餓行銷”,但經銷商普遍反映,拿不到現車,不僅消費者不滿意,也影響車企、經銷企業的營收。

業內人士指出,歲末年初通常是購車旺季,但受近期“提車難”以及經銷商促銷力度減弱等因素影響,汽車消費表現一般,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12月汽車消費指數為71.4,其中當月入店分指數為81.3,較上月略有上升;需求分指數和購買分指數則分別下降至78.6和82.7。

晶片短缺、物流阻滯

是哪些堵點導致了消費者“提車難”?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2021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範圍內的晶片供應緊張,鎳、鈷、鋰等新能源電池關鍵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是導致國內汽車市場供應鏈不暢、交付週期延長的主要原因。

某新能源車品牌4S店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過去一年,晶片短缺、動力電池供應不足一直制約著新車提車進度。“儘管近期‘芯荒’問題明顯改善,但其他零部件産能受原材料漲價、國際疫情影響較大,給訂車週期增加變數。加上快過年了,想儘快提車的消費者比較多,消費者提車難的問題比較突出。”

“除了‘缺芯’,過去一年裏海運價格出現劇烈波動,海運成本昂貴、集裝箱‘一箱難求’等,也對整車及零部件進出口造成負面影響。”許海東表示,在疫情影響下,全球海運價格上漲、集裝箱短缺等物流難題,進一步延長了新車交付週期。此外,部分進口車生産基地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産能始終未得到有效恢復,相應車型的供應跟不上需求。據有關機構不完全統計,2021年,進口品牌車平均提車時間均有不同程度延遲,多數比其他年份推遲3個月以上。

在此背景下,部分廠商和經銷商採取加價提車、削減優惠甚至降低配置的方法,由消費者為此“埋單”,甚至渲染焦慮等,使消費者對車市價格未來走向存有不必要的緊張情緒,愈發期待及早提車,加劇了供需矛盾。許海東表示,一些中高端品牌特別是進口品牌的經銷商要求消費者“加價提車”,部分新能源車企利用財政補貼退坡作為噱頭進行行銷宣傳,這些行為一定程度上也導致市場失序,增加了消費者的提車難度。

“目前不少消費者的心態還屬於‘追漲不追跌’。廠商越是提價,經銷商越是渲染焦慮,消費者就越是急切。一些原本不急於購車、正在等待觀望的消費者也入市搶購,造成供給與需求之間進一步脫節。”許海東説。

供應正逐步改善

儘管面臨消費者提車難、原材料漲價、晶片短缺等短期問題,中國汽車市場長期總體向好局面沒有變。

工業和資訊化部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汽車産銷分別完成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和3.8%,結束了連續3年的下降趨勢,為中國工業經濟持續恢復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針對汽車晶片短缺的問題,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肖亞慶近日表示,將著力打通重點産品供給“堵點”“卡點”,集中力量解決汽車等領域晶片短缺問題,暢通關鍵零部件供應渠道。工信部明確,將全力以赴維護汽車工業平穩健康運作,加大力度推動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企業發展,提高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介紹,2021年全國積體電路産量較上年增長33.3%,汽車晶片供應正逐漸加大。業內人士認為,供應鏈“強筋健骨”,晶片産量穩步增長,將為新車交付提供堅強保障。

去年以來,有關部門多次出臺政策鼓勵汽車消費。下一步,如何改善汽車供給,推動市場平穩運作和行業健康發展?

一方面,要做好市場監管。許海東表示,部分車企不合理的行銷和競價策略不僅影響到消費者權益,也壓縮了車企自身利潤空間。“要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加強對廠家和經銷商的管理,防止個別從業者利用原材料短缺、政策環境變化等向消費者散佈焦慮情緒、大搞‘加價提車’等行為,從而保障好消費者權益。”許海東説。

另一方面,持續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需要政策支援打出“組合拳”。許海東表示,首先應做好保供穩價,確保供應鏈暢通,讓想買車的消費者順順噹噹提上愛車,同時鼓勵車企開發更多適合中國不同消費群體的車型,吸引潛在消費者。此外,繼續推動汽車消費管理從購買管理轉向使用管理,通過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相應配套措施,切實解決消費者在使用環節面臨的充電難、停車難等問題。“這樣,消費者才會更願意買車、用車。”

2022年,汽車市場供需兩端是否有望進入上升通道?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分析認為,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復蘇超過預期,向社會傳達出市場觸底反彈、進入上升通道的希望和信心。隨著原材料供給持續改善、國內疫情得到有效防控,中國汽車市場將呈現恢復發展的良好勢頭。

“2022年上半年,全球晶片市場的供需緊平衡狀態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下半年,隨著全球晶片企業産能恢復、晶片國産化替代進程加速,‘芯荒’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同時,要看到還有眾多消費者尚在觀望或等待提車,這部分被供給不暢壓抑的需求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得到釋放。總體看,今年汽車消費市場産銷兩旺的前景可期。”許海東説。

(記者 汪文正)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