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已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協一級巡視員駱沙鳴認為,要處理好降碳與高品質發展的關係、更好把握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節奏、探索踐行好製造業降碳路徑、加快發展綠色製造業和更好落實“雙碳”責任。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協一級巡視員駱沙鳴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
“綠色製造是綠色科技創新與製造業轉型發展深度融合形成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守住生態文明建設紅線,在“雙碳”目標下我國更要加快推進優勢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製造業綠色化,紮實推動生態優先的高顏值高品質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駱沙鳴認為,“全面推動綠色製造是解決我國資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是實現産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必然選擇”。
在駱沙鳴看來,我國已將綠色製造作為製造強國建設的戰略重點任務,“十四五”時期我國“雙碳”任務重、壓力大,我國存在著現有高耗能産業佔比仍較高、傳統能源消費比重較高、製造企業綠色轉型動力不足、綠色科技支撐能力有待提高、企業綠色製造評價標準應更加明確、綠色産品的綠色消費市場有待擴大等問題。駱沙鳴認為,綠色製造的本質是具有環境意識的製造或考慮環境的製造,要加快構建包括綠色工廠、綠色産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的綠色製造體系,這是推動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三鏈同構”、促進一二三産“三産融合”、推進生産生活生態“三生貫通”的有力抓手,也是利於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綠色産品市場佔有率和出口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近日工信部印發了《“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為2030年工業領域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對於以上問題,駱沙鳴提出六點建議:
完善綠色政策體系,加強綠色創新的財政支援力度,建立健全推動綠色製造的社會法律金融體系。制定綠色製造投資政策、綠色製造稅收政策和綠色GDP考核政策。通過市場價格杠桿引導和促進製造企業的綠色研發、綠色設計、綠色生産、綠色製造、綠色行銷,促進綠色消費。建議對“減材製造”轉化為“增材製造”的企業(節材)給予清費降稅的綠箱政策和綠色産品稅收優惠政策。同時以政府綠色採購支援綠色製造企業的政策,有重點分類推進傳統製造業綠色改造升級,推動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推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綠色金融支援綠色製造。各省市成立綠色製造聯盟和綠色製造技術聯盟,推動工業企業綠色轉型。支援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投入到綠色技術創新中,培育和引進綠色新興産業和綠色製造創新團隊。
建立綠色製造標準體系和綠色工業園區綠色標準體系。健全完善綠色産品名錄製度。加快掌握綠色製造産業標準話語權,完善我國綠色産品流通環節的品質安全標准保障體系,完善環境認證國家標準,構築綠色防線,推動我國企業智慧製造與綠色製造雙輪驅動。提高再生清潔能源使用、土地集約、工業中水回用、綠色工業標準廠房等水準,推動綠色再製造和廢棄物資源化再生利用。引導企業加強環境管理,應對國外環境認證和綠色産品的綠色能標準外貿新要求,提升綠色製造出口競爭力。
加快建立我國綠色製造管理體系和綠色製造示範企業全過程管理制度。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完善綠色製造監管體系,加大強制性節能標準貫徹執行力度,完善落後産能退出機制。綠色製造監管可實施“按日計罰、按倍處罰、賠償修復”等方式,對企業違法行為進行處罰,強化企業綠色轉型意識和綠色企業文化複製推廣力度,強制開展年度包括綠色製造在內的企業社會責任白皮書發佈。通過改革和推動産品供給和技術供給,優化資源要素供給和制度供給,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降低交易成本。加強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構建綠色技術體系,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建立跨區域的環境治理協作機制,建立透明便捷的公眾參與機制。政府借助官網和微網志、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加強對綠色製造的科普宣傳,讓更多人明白綠色製造將使産品從設計、製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整個全生命週期對環境影響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並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同優化。
加強綠色製造相關的智慧財産權保護及轉化,鼓勵建立綠色技術創新技術孵化器和創新創業基地。培育更多綠色製造“小巨人和綠色製造“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鼓勵企業申報能效領跑者、能效之星,支援首臺(套)綠色技術創新裝備示範應用。強化綠色製造全球合作和綠色投資。從綠色設計、清潔生産、綠色運維護和再利用等環節加強綠色創新技術體系支撐,促進國內外在綠色製造理念、技術、標準、認證等個方面的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綠色製造的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結合國家綠色製造體系建設指南和綠色製造整合化特點構建符合國情的綠色製造評價模式指標體系,圍繞綠色産品的全生命週期推動“製造+綠色”建立綠色製造評價指標體系。從産品設計綠色化水準、生産過程清潔化水準、能源資源高效利用水準、環境保護投入水準、産業耦合一體化水準等方面綜合考評分析。加大綠色製造設計平臺建設的支援力度,從綠色製造財政支援力度、綠色設計創新能力、綠色産品産出水準等方面分析。並從反面分析工業廢氣、工業廢水和工業固體廢棄物污染程度等“三廢”的污染程度。加快製造業企業的節能、節電、節水、節地水準能力建設。
加大綠色製造的新産品、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及推廣力度。加強綠色製造服務平臺建設,扶持發展更多第三方綠色製造服務仲介組織,提升發展綠色製造的服務能力。完善貫通綠色製造相關激勵政策,加快企業綠色化改造。為企業數據收集、分析、展示、監督、管理、服務,完善省內綠色資訊化互通平臺,完善綠色創新共用平臺。通過綠色製造生産更多具備無害化、輕量化、低能耗、低水耗、低材耗、易回收的綠色産品,大力推動綠色製造産品的應用,培育綠色消費市場,進一步優化綠色消費環境和綠色消費結構。加強企業的綠色設計創新,探索綠色製造—物流協同創新下的企業知識鏈“陽光式”創新模式,加強綠色技術的創新研發和産業化、市場化。
注: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