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1月8日訊(記者 張寧銳)不想讓災害“任性妄為”,就得讓城市更有“韌性”。6日,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把韌性城市要求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衛戍區副司令員張洪波對此深有共鳴,“我們是軍人,從軍人的角度看,城市的韌性建設至關重要。”
“新冠疫情尚未結束,我們的身邊也不是沒發生過各種突發事件和重大災難,像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一定要高度重視韌性城市建設的問題,要想到前面,早做準備,系統佈局。”張洪波委員認為,北京市在韌性城市建設方面總體上考慮得比較週到。
記者了解,去年10月,北京市委辦、市政府辦出臺《關於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推進韌性城市建設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全方位提升城市韌性,實現城市發展有空間、有餘量、有彈性、有儲備,形成全天候、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
張洪波認為,韌性城市建設就是要由被動的應急響應轉變為主動的規劃調控。比起“應急響應機制”,韌性城市建設更顯著的特點是系統性的“未雨綢繆”。張洪波強調,韌性城市建設尤其要重視抗癱、抗毀的能力,提升城市生命線工程的保障能力,“比如城市受到重大災害、巨大打擊,老百姓的水、電使用出現問題,交通癱瘓,信號中斷,如何快速恢復?這些方面的快速恢復能力是城市韌性的重要體現。”
張洪波舉例,曾經的汶川地震,眼下的新冠疫情,都不同程度地暴露了我們在某些行業、某些領域的脆弱面。“這些行業的韌性不強,一旦遭遇自然災害、重大疫情抑或戰爭,抗打擊能力就弱,我們的社會就要吃大苦頭。”
“我們作為軍人,就是要準備打仗的,從打仗的角度看,打擊能力和抗打擊能力都是重要的能力。韌性城市建設就是提高抗打擊能力。”雖然是和平年代,但世界並不太平,各方面風險、挑戰複雜,張洪波呼籲,政府不僅要從基礎設施等硬的方面加強韌性城市建設,也要全面提升城市的管理韌性,加強軟的方面的建設,還要宣傳、引導社會民眾理解、配合、參與韌性城市的建設。
北京提出,韌性城市建設要堅持底線思維、系統思維、戰略思維。張洪波很認可這樣的工作原則,“弄懂韌性城市是什麼之後,最關鍵的是怎麼做,真正地幹出結果,作出實效。”張洪波建議下一步要量化具體目標,確定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