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協為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調研協商

發佈時間: 2021-12-06 10:54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原標題:讓中醫藥更“中”——河南省政協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調研協商綜述

全國重要的中藥材主産區,擁有中藥材2733種,中藥材品種數量、種植面積位居全國前三;

“醫聖”故里,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中有三部出自這裡……

——這裡是河南。

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南陽市調研,對中醫藥發展作出重要指示:要做好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積極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推動傳統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相促進,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健康服務。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河南責無旁貸。9月,河南省政協組成專題調研組,在副主席高體健的帶領下,赴南陽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走過的路線重溫指示精神,到鄭州、許昌、週口、駐馬店等市醫院、高校、企業實地調研,搜尋問題癥結,尋求發展良策。

9月8日,在南陽市召開的座談會上,政協委員、醫院、藥企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匯聚一堂,就中藥材種植加工、醫保支付、人才培養、項目建設等諸多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座談會一直開到晚上8點,18位同志發言,被高體健稱為“近年來品質最高的一次座談會”。

■ “藥材好,藥才好”

“藥材好,藥才好”,河南宛西制藥廠的一句廣告詞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藥材品質對中醫療效的巨大影響。有別於西藥的流水線生産,中草藥最講究“道地”二字。

“河南道地藥材至少有100多種。中醫藥發源於中原,中醫經典中的藥方都是用中原一帶的藥材,對照《神農本草經》,很多藥物的性味功能主治跟現代藥典一致。”河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苗明三是中醫戰線的一名“排頭兵”,主持的科研項目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他認為,河南應大力宣傳本土道地藥材,弘揚豫藥優勢和特色,實現豫藥全産業鏈高品質發展,“要把中藥材的綜合運用與美麗鄉村建設、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結合。”

作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南陽怎樣加快發展?最近一段時間,南陽市政協也密集展開調研。幾輪“諸葛亮會”下來,思路逐漸明晰,路徑也浮出水面。“要抓住關鍵環節,在種植、科研、應用三個方面實現突破。”座談會上,南陽市政協主席張生起和盤托出自己的觀點。種植,選擇最佳適生區和附加值高、市場需求量大的品種;科研,圍繞常見病、大病進行中醫經方的轉化和研究,以科研成果帶動産業發展,做大做強中藥配方顆粒;應用,以前店後廠、名醫名堂為特色的仲景堂建設為代表,大力提升中醫康養醫療水準,以實實在在的效果讓人民群眾感受到中醫的魅力。

近幾年,南陽艾製品發展迅速,佔據全國70%的市場,小小艾草也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仙草”。作為艾製品企業的代表,南陽藥益寶艾草製品有限公司成為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市的視察點之一。“‘南陽艾’是農業農村部確認的道地藥材主産區,在全國四大艾草産地中品質最好。可是因為種植數量少,僅就我們企業而言,南陽艾只能佔到生産原料的20%。”該公司董事長查洪付十分著急。

“要加強對中藥材種植的資金扶持,鼓勵地方出臺土地流轉的財政扶持政策,完善道地藥材以獎代補與項目帶動的激勵措施。”省工信廳食品工業辦公室副主任王光華現場“對症下藥”。

河南是中醫藥資源大省、中醫藥文化大省,但中醫藥産業規模卻與之不相適應。“以配方顆粒為例,目前配方顆粒市場規模約為300-500億元,而河南只有5000萬元。”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安全總監李國輝認為,河南應深耕中醫藥資源,以配方顆粒作為中藥工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之一,多方扶持,培育一批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中藥産業發展。

■ 最大的優勢是“絕活兒”

一場疫情,讓世界重新認識中醫。由仲景經方中的麻杏石甘湯、射幹麻黃湯、小柴胡湯、五苓散化裁而成的“清肺排毒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專病專方,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薦使用,臨床實踐治愈出院率達99.28%。

“中醫最大的優勢是那些一用就見效的‘絕活兒’,最缺的是專病專治的特效藥。”在苗明三看來,診斷容易治療難,中醫講究辨證施治,而在實際應用中最應該推廣的卻是辨病施治、專病專治的方藥。“簡化院內製劑的報批程式和要求,大力發展專病專方,提升中醫製劑的療效。”苗明三建議,特色中藥製劑經審批後在省內調劑使用,讓更多百姓受益。

“中醫藥事業的蓬勃發展,基礎在民間。許多散落在民間的中醫絕技、中醫藥項目有獨特療效。”原南陽張仲景國醫大學教師王若愚致力於民間中醫推廣30年,對此深有體會。他建議,挖掘民間中醫的深厚資源,激發民間中醫的強大力量;由政府出臺文件,對民間中醫人才和中醫絕技進行摸底調查和搶救性發掘。

西醫和中醫,分屬於兩套不同理論體系,一個著眼于局部的病灶,擅長于對器質性病變做針對性治療;一個著眼于整體的人體,在調理身體、疾病康復和慢性病防治方面更具優勢。這一點,在禹州市中醫院得到印證。

禹州市中醫院既配備現代化大型醫療設備,同時又注重運用中醫特有的方法整體施治,綜合採用針灸、艾灸、刮痧、穴位注射、中藥涂擦等方法治理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取得良好療效。在禹州,中風首選市中醫院已成為當地人的共識。

“要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優勢,在疾病康復和慢性病中的主導作用,在疑難病和傳染病中的中西醫結合優勢,實現同病同價,發揮食療、保健、外治等在全面健康中的保障作用。”苗明三建議。

“藥食同源正是中醫治未病的最好體現,最近國家發佈了藥食同源目錄,為食藥企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應抓住機遇,做好保健食品這篇大文章。”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河南省委會專職副主委花亞偉向大家通報利好消息。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中醫保健成本低、效果好,且方法簡便易行,毒副作用小,可明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王若愚表示,仲景堂將著重普及針灸、按摩、推拿、拔罐等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八段錦、太極拳等中醫傳統養生功法,提高全民健康水準。他還建議,有計劃分批次地對鄉鎮醫生、村醫進行培訓,使他們熟練掌握中醫針灸、按摩、藥敷等療法,更加有效地服務基層群眾。

■ 好消息一個接一個

政策和項目是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抓手。座談會上,南陽市政府通報的情況令人振奮:成立10億元規模的中醫藥産業發展基金,實施艾草産業高品質發展倍增計劃;仲景文化園規劃佔地432畝,定位於打造全球中醫聖地和世界中醫藥文化地標,一期張仲景博物館和仲景書院已開工建設;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與南陽市中醫院將協作共建國家中醫(骨傷)區域醫療中心;張仲景國醫大學復建工作也在緊鑼密鼓籌備中……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對硬體有明確要求,項目一旦獲批,推進速度非常快,前期規劃設計一定要到位。”省政協委員、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長崔應麟為南陽市中醫藥産業發展“把脈問診”。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于去年9月啟動第二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申報工作,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合作共建國家腫瘤區域醫療中心,今年6月獲批。對於項目申報建設,崔應麟有豐富的經驗。

“要打牢基礎工作,爭取投資早到位、早見效。”在河南省衛健委二級巡視員張健鋒看來,中西醫院發展差距拉大跟投資強度和投資順序有很大關係。

醫保支付如何為中醫藥助力也是大家關注的話題。省政協委員、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蔣士卿提出,中醫院每人平均住院費用比西醫院低了近50%,應提高中醫醫保報銷比例,不設起付線,同時將非藥物傳統療法納入住院費用。對此,農工黨河南省委會經濟委主任、河南華夏藥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偉深有同感:西醫收費檢查項目繁多,中醫望聞問切基本免費,應鼓勵更多人選擇中醫,也可以減輕醫保負擔。

“欣喜地告訴大家,河南省醫保制度正在改革。”省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處處長元旭鴻現場回應,包括闌尾炎在內的200種常見病將實行同病同價同治,中醫西醫由患者自主選擇,鼓勵醫院提高治療水準降低醫療成本;在醫保資金允許情況下,把更多院內製劑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她還表示,希望與醫院建立經常性的溝通機制。

“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高體健表示,要聚焦為群眾提供優質健康服務,加快優質高效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聚焦解讀原理和療效,加強中醫科研和創新;聚焦增強人才支撐保障作用,加強中醫藥特色人才隊伍建設;聚焦發揮中醫藥資源優勢,推動中醫藥産業高品質發展;聚焦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推進中醫藥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全面振興中醫藥戰略在中原落地見效。

陳明麗 記者 王有強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