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不需要掏錢!”11月11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尉犁鎮光明社區群眾卡哈爾·熱加甫愛提著兩大袋商品,走在回家路上,他逢人就介紹,這是憑積分兌換的牙膏、鋼絲球、肥皂、洗衣液、鍋等日用品,這個月又可以節省一筆開支。
鄰居西爾艾力·卡哈爾接過話説:“多幹一點,掙些‘愛心超市’的物品,有面子也實惠。”
“全社區及社區代管的兩個村的各族群眾,只要勤勞向上,就能獲得積分,就能依靠積分兌換所需日用品!”巴州政協駐社區工作隊隊長黃江華介紹,社區設立的愛心積分超市實行積分制獎勵機制。她説,“愛心積分”由社區及兩個村“兩委”班子配合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鄉包村幹部入戶考評,每月圍繞勤勞致富、脫貧攻堅知識問答等15個方面進行評分,憑積分到愛心超市兌換等值物品。
如何幫助居民樹立靠自己脫貧致富的思想,特別是讓那些剛脫貧的群眾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作為光明社區第一書記,黃江華常年行走在鄉村振興第一線,她説,很多時候,群眾有攀比情緒,對爭取來的幫扶物資、資金都要求平均分配,有的還養成“坐地等幫”習慣。現在,“愛心積分超市”打破了“大鍋飯”式的扶貧模式,群眾競相賺取積分,逐步實現扶貧與扶志並行,物質脫貧與思想脫貧同步。
“過去是推著幹,現在是比著幹。”阿依吐爾遜·哈斯木説,前幾天,清理公共衛生,社區幹部一喊,各族群眾紛紛拿起掃把、鐵锨出門。一會兒,社區和村組內的公共區域就清掃乾淨了,得到積分的群眾一片歡聲笑語。
昔日“等著政府送小康”,今朝“自己實幹奔小康”。“這是脫貧致富的導向問題。”黃江華説,基層群眾以主動勞動、主動作為換取積分,曾經的持續向貧困群眾“輸血”,逐步轉為群眾自身“造血”功能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