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從新型政黨制度的視角讀懂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 |越百年 向復興05

發佈時間: 2021-11-17 16:3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胡衛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編者按:11月8日至11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關鍵節點上召開的這次重要會議引發各界熱烈反響。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胡衛特別為中國網《越百年 向復興——各界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主題專欄撰文,分享他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心得。

胡衛認為,中國的新型政黨制度創造了一種新的政黨政治模式,擁有獨特的優勢,在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顯示出獨特優勢和強大生命力,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以下為原文(有刪改,原題為: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以新型政黨制度為視角)。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胡衛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在百年奮鬥歷程中,中國共産黨始終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頑強拼搏、接續奮鬥,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理論和實踐證明,中國共産黨取得巨大成功絕非偶然,而是因為她有一系列優秀特質。其中,新型政黨制度創造了一種新的政黨政治模式,在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顯示出獨特優勢和強大生命力,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與西方資産階級政黨之間“利益互弈、輪流執政”所導致社會力量內耗、社會結構斷裂不同,新型政黨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産物,是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是在中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的結果。其基本特徵是共産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産黨執政、多黨派參政。這一制度安排,以合作、協商替代了對立、鬥爭,在形成高度政治認同基礎上,實現了政治資源的優化配置,維護了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新型政黨制度是偉大的政治創造。它形成于協商籌建新中國的偉大實踐。1948年4月,中共中央發出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提出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得到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各界熱烈響應,標誌著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公開自覺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揭開了中國共産黨同各黨派、各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協商建國的序幕,奠定了新型政黨制度的基礎。1949年9月21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這標誌著100多年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運動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勝利,標誌著愛國統一戰線和全國人民大團結在組織上完全形成,標誌著新型政黨制度正式確立。它發展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進程。1993年,“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載入憲法,新型政黨制度有了明確的憲法依據。它完善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先後作出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新型政黨制度、各民主黨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等重要論斷。

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和特點,從民主黨派擔當履職角度來看,主要有哪些呢?

其一,凝聚共識。民主黨派接受中國共産黨領導,從根本上講,是對其政治主張的認同。正如中國民主促進會創始人馬敘倫的政治遺囑所言:“我們只有跟著共産黨走,才是在正道上行”。長期以來,中國共産黨同包括民進在內的各民主黨派風雨同舟、共同奮鬥,一道前進,一道經受考驗,形成了通力合作、團結和諧的新型政黨關係。新型政黨制度既尊重多數人的意願,又照顧少數人的合理要求,能夠更好地代表不同階層、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拓寬、暢通各種利益表達渠道,全面、真實、充分地反映各社會階層人士的意見建議,具有統籌兼顧各方利益和協調各方關係的優勢。在凝聚共識的基礎上建言資政,不僅能使黨和國家的決策科學化、民主化,也能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鬥,有利於達成思想共識、目標認同和行動統一,有利於促進政治團結和有序參與。

其二,互相促進。我國的多黨合作,是執政黨建設和參政黨建設相互幫助、互相促進的過程。早在1941年,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説中就提出,“我們一定要改正自己的毛病……我們還要經過和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來清除這些毛病。”後來,毛澤東在與黃炎培的延安“窯洞對”談話中又提出通過民主監督“新路”打破“興亡週期率”的思想。中共十二大在總結多黨合作經驗基礎上,提出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十六字方針。2005年,“互相促進”的政治原則和要求被首次提出,並出現在2006年的相關文件中。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高度重視民主監督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做好民主監督工作發表重要論述。近年來,各民主黨派在中共中央的統一部署安排下開展了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本人作為民進中央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顧問,曾十余次參與民進中央對口湖南開展的脫貧攻堅專項民主監督,並立足教育把扶貧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牽線滬湘兩地十所職業院校共建,取得豐碩成果。

其三,協商議政。從完善制度體系角度看,近年來,協商工作規則、議題産生、討論原則、程式方式等都在完善中。一方面,黨和政府廣開言路,營造“有話敢説,有話能説,有話會説”的協商文化的環境;幫助黨派成員和政協委員知情明政,獲得資訊、協調關係、暢通建言資政平臺和渠道。另一方面,民主黨派成員不斷加強自身修煉,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繫群眾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2020年全國政協推動的“書香政協”建設。在篤好讀書、崇尚文化的環境下,著力提升委員的履職能力,一體推進學風、文風、作風。一是體現踏實的學風,要求委員學政治理論、時事形勢,在歷史與現實中讀出自信,提高政治站位。二是體現樸實的文風,讀書活動同專業結合、向履職聚焦;人云亦云不雲,老生常談不談;做到言之有據、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三是體現嚴謹的作風,把讀書和調研結合起來,深入實際掌握第一手材料,用案例、數字説話,形成有血有肉的履職成果。

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取得了重大成就,積累了寶貴經驗,探索總結出了成功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善於把握規律是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必須具有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規律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繫和必然趨勢。任何政黨要取得執政成效,都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符合中國國情,遵循了中國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的基本規律。通過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的精神,結合黨史、新中國史學習教育,更能理解新型政黨制度的獨特優勢,也更能幫助我們學習和讀懂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作者:胡衛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

注: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推薦閱讀:

周漢民:弘揚多黨合作光榮傳統 畫好最大同心圓 | 越百年向復興01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