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政協遠端協商會聚焦營林造林

發佈時間: 2021-10-29 14:41 | 來源: 長城網 | 作者: 郭甜肖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圖為河北省政協“提升營造林品質,推進美麗河北建設”遠端協商會現場。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郭甜肖 攝

  “近年來我省國土綠化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雙增長,但‘在哪種’‘種什麼’‘怎麼種’‘怎麼管’等仍面臨挑戰,促進林業高品質發展時不我待。”

 

  10月27日,河北省政協機關視頻會議室,伴著省政協委員、省林科院副院長畢君熱情洋溢的開場白,一場由河北省政協舉辦、主題為“提升營造林品質,推進美麗河北建設”的遠端協商會議熱烈進行著。

 

  來自河北省政協主會場、張家口市、邯鄲市、涉縣等政協委員、專家學者與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圍繞前期調研成果,聚焦協商主題,通過智慧政協系統“四屏同框”,“雲端”商量。

 

  這次遠端協商會是河北省政協對標全國政協,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探索網路議政協商方式的一次重要創新。

 

  焦點一:實現更科學地營林、造林

 

  “核心就是要綜合考慮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解決在什麼地方造林、造什麼林、選什麼樹種造林。”畢君就太行山石質山地、冀北農牧交錯帶等地的植被恢復為例來講,“對於土壤土層瘠薄的乾旱陽坡,應謹慎規劃造林特別是喬木林,應以當地的水土資源承載力為約束條件。”

 

  為此,畢君建議,建立精細化、差異化的現有林經營體系,科學選擇綠化樹種草種;建立和優化營造林資訊管理系統,進一步提高營造林管理的精度和效率。“以水定綠、以水定林、量水而行!”

 

  “我省的造林條件比較艱苦,有水的地方缺土,有土的地方缺水,還有個別地區既缺水又缺土,這就需要加強撫育經營,進一步增強生態功能。”省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沈彥俊建議,“在‘宜’字上下功夫,根據立地條件選擇合適的植物或者樹種、確定合理的密度,提升造林效率;在‘多’字上做文章,增加不同樹種的搭配,提升人工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穩定性,增強營造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河北作為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也是京津水源地,為京津供給優質水資源和其他生態服務。”沈彥俊建議,與京津協同建立京津冀生態涵養林建設協調機構,探索生態共建共用和實施橫向生態補償的新機制、新方式。

 

  焦點二:提高林草生態系統碳匯增量

 

  近年來,在眾多綠化手段中,林業碳匯創造出越來越重要的生態、社會和經濟價值。

 

  林業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加強森林經營管理和恢復森林植被等行動,增加森林儲碳能力,將經核定的減排量掛牌出售,控排企業或單位通過購買碳減排量來抵消其工業碳排放的過程。

 

  “隨著減排措施的進一步落實,減排的邊際成本將越來越高,屆時林業碳匯將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省政協常委、河北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崔建升在遠端發言中強調。

 

  崔建升建議,要擴大林草資源總量,努力提高林草生態系統碳匯增量,注重通過智慧林業建設等措施,不斷提高林業經營管理水準,提升森林品質,穩定“碳匯”量,充分發揮人工林碳匯在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作用。

 

  “提升營造林品質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不僅需要硬科學方面的人才,還需要懂得林産業經濟發展運作規律軟科學方面的人才。”邯西生態示範區建設中心總工程師劉彤則把目光放到了專業人才的支撐上。

 

  劉彤建議,加強對造林隊伍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專業造林隊伍水準。同時加強縣、鄉基層林業隊伍建設,提供必要的工作和學習經費,為加快推進太行山綠化奠定人才基礎。

 

  焦點三:注重生態與富民相結合

 

  邯鄲市政協委員、涉縣政府副縣長吳青梅建議,創新集生態、景觀與經濟功能相結合的造林模式。在荒山綠化上,加大混交林建設力度,實行喬灌結合、針闊混交,形成以森林生態為根本,景觀效果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造林新模式,適度發展生態觀光、休閒農業等産業,做到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發展生態化。

 

  邯鄲市林業局局長馮曉梅建議,注重生態與富民相結合,提升林業在鄉村振興實踐中的支撐能力。

 

  “比如,西部山區縣重點打造一批以核桃、花椒、蘋果等幹鮮果品為主的經濟防護林體系;東部平原縣利用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發展觀光、採摘、生態旅遊及康養等林業産業,形成品牌效益,真正實現綠利雙贏。”

 

  協商會上,大家還提出,“促進造林向營林轉變”“單一樹種向多樹種轉變”“實施分類經營,提升森林品質”等建議。

 

  委員們的“智慧錦囊”讓省發改、省財政、省林業和草原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頻頻點頭,並表示將認真研究,積極落實。

(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郭甜肖)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