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紅林常委:把握好大宗商品週期性調節的主動權

發佈時間: 2021-10-15 09:26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葛紅林常委:把握好大宗商品週期性調節的主動權

2020年以來,鋼鐵、銅、鋁等大宗商品價格連續上漲,屢創新高。結合新能源發展需求和“雙碳”工作預期,市場普遍認為這是新一輪上行週期開始的信號,甚至出現即將進入新超級週期的論調。然而,我國鐵礦、銅礦等大宗原料對外依存度超過80%,價格的快速上漲,導致進口需要花費更多外匯,我國經濟建設成本也因此升高。此外,價格高位傳導已嚴重影響了産業鏈中下游企業的經營。因此,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作為基礎原材料,大宗商品價格應該穩字當頭。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合適、相對穩定的價格鏈才有利於産業鏈健康發展,才能行穩致遠。

我認為,政府有關部門應把握好大宗商品順週期、逆週期、跨週期調節的主動權,實現科學而精準的調節。

一是順週期調節要突出跟蹤監控。大宗商品市場週期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供需失衡前均會釋放相應信號。順週期調節並非無所作為,任其自由發展,而要突出做好密切跟蹤,實時監控,必須在週期波動尚未超過預警線前密切跟蹤市場動態,通過及時分析、研判,為後續工作打好基礎。

比如,“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銅冶煉産能300萬噸,起因于市場對精煉銅消費的需求,同時新建項目普遍具有技術、環保、原料、運輸等後發優勢,符合産業轉型升級,對倒逼行業淘汰落後産能也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出現了上游銅精礦原料供需錯配,這就屬於週期運作正常的市場化波動,因為隨著我國海外權益銅礦山陸續投産,將提高銅精礦有效供給,隨著精煉銅累積消費量的增加,再生銅原料供應也呈趨勢性增長,將替代部分銅精礦冶煉需求,從而市場供需分歧將趨向一致。

由於國家部委、行業協會、冶煉企業對這一週期趨勢均有預期,所採取的行動便集中于順週期下的密切跟蹤,沒有直接干預一時出現的冶煉加工費下降,所做工作更多聚焦于産業鏈難點工作的疏通,産業宏觀調控政策出臺相對較少。正是得益於順週期期間密切跟蹤所打下的堅實基礎,為後續逆週期調節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逆週期調節要突出精準果斷。逆週期調節是指根據大宗商品週期運作趨勢給出相反的調控政策,以避免價格大幅度波動,導致産業經營風險過高或行業企業大面積虧損。逆週期調節是順週期調節的升級手段,其基礎在於前期的跟蹤研究。但大宗商品市場瞬息萬變,基本面與宏觀面共振,將立刻激發市場熱情或引起市場恐慌。因而,在順週期準確研判的前提下,一旦決定採取逆週期調節,必須果斷行動。逆週期調節的時機,將直接關係到調控成效。

今年5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有效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及其連帶影響以來,國家先後多次釋放確保市場保供穩價的強烈政策信號。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要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8月30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於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加強戰略和應急物資儲備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強調要增強大宗商品儲備和調節能力,更好發揮戰略儲備的穩定市場功能。黨和國家所採取的調控舉措,就是在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屢創新高,並突破行業平穩運作警戒線下的逆週期調節果斷行動。其間,國家儲備局進行的三輪國家儲備銅鋁鋅投放,雖然投放量有限,但對惡意炒作起到了一定震懾作用,一時平抑了價格。

另外,今年年初因世界銅精礦供應恢復擾動,銅精礦加工費快速下行,現貨TC報價最低30美元/噸,處於歷史低位,該加工費下行業銅冶煉企業將普遍虧損。為此,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果斷組織行業骨幹銅冶煉企業為積極響應國家“雙碳”行動要求,加大銅冶煉原料結構調整力度,持續擴大粗銅、廢雜銅等原料使用力度。與會企業達成共識,2021年4月起減少銅精礦採購量合計126萬噸,約30萬噸金屬量,全年同比減少8.8%。隨後,銅精礦現貨TC持續回升,8月報價60-62美元/噸,處於近2年平均水準。

由此可見,逆週期調節要突出審時度勢,精準施策,果斷行動。而採取果斷行動的信心,就來源於順週期調節過程中的密切跟蹤。正是前期持續的分析研判,使各方對産業癥結有清晰判斷,從而能夠抓住問題要害,果斷行動,保障逆週期調節工作成效。

三是跨週期調節要突出戰略眼光。順週期調節與逆週期調節是對一個週期內的波動予以跟蹤監控和干預調整,強調的是分析的精準、行動的果斷。而跨週期調節是在第二個甚至更多個週期前採取行動,旨在避免未來週期內可能出現的大幅波動,因而更強調戰略佈局。其核心是要將順週期與逆週期調控的工作成果,轉化為指導未來工作的戰略眼光,從而使下一週期更加平順,從而保障經濟、行業、企業的穩健運作。

比如,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對電解鋁行業所採取的宏觀調控政策,就是跨週期調節的戰略佈局。以《國務院關於化解産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為標誌,一系列調控政策相繼出臺,特別是《關於印發部分産能嚴重過剩行業産能置換實施辦法的通知》(工信部産業〔2015〕127號)和《關於印發清理整頓電解鋁行業違法違規項目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産業〔2017〕656號)。兩個文件的落實,使我國電解鋁行業無序擴張亂象得到根本治理。電解鋁4500萬噸總産能“天花板”形成,新增産能只能通過産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實現。也正是得益於此,我國電解鋁産業在環保、“雙碳”等工作要求下,走出了向清潔能源地區轉移的高品質發展之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行業企業卻未重蹈惡性競爭、普遍虧損的覆轍。

又如,我國是世界第一大鋼鐵國,鋼鐵産量、消費量均佔世界的一半以上。但由於我國鐵礦石資源稟賦不高,我國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有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已高達82.3%。2000年以來,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116.7億噸,花費外匯10628億美元。

我國是世界鐵礦石的最大買家,但卻不掌握鐵礦石定價權。2020年2月中旬至2021年5月中旬,全球鐵礦石價格由92美元/噸一路上漲至230美元/噸。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企業因此獲得可觀利潤。實際上,這種被動現象是可以避免的。

跨週期調節的戰略佈局更強調“‘工’在當代,利在韆鞦”的道理。只有在密切跟蹤分析行業動態,並在順週期、逆週期工作成效的基礎上,以堅定的步伐和耐心的謀劃實施,才能取得成效。否則上一個週期的戰略失誤,不僅將對現週期內産業的平穩發展造成巨大損害,還要用歷史的時間去彌補。

順週期、逆週期、跨週期調節,其實是一脈相承的。其核心基於對産業發展、經濟政策、國際形勢等的深入分析和科學研判,最後落腳于對産業與週期的精準施策和戰略佈局。只要國家管理部門、社會行業組織、産業經營企業,能夠在各自層面發揮自身作用、有效溝通協調,便能在大宗商品週期波動中實現處亂不驚,從而使大宗商品週期愈發平穩,經濟建設工作更加穩健,進而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貢獻力量。

(作者係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 )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