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協主席會建言農村集體經濟

發佈時間: 2021-08-24 08:45 | 來源: 北京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張正朋

  8月19日,北京市政協議政性主席會召開,圍繞“進一步扶持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助推新時代鄉村振興”專題協商議政。會上,市農業農村局二級巡視員于雷慶介紹,2020年末,全市農村集體資産總額達9633億元,佔全國總量的10%以上,分量舉足輕重。

  委員們認為,依靠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已成為實現首都鄉村振興與農業現代化的重大措施和重要支撐。建議不斷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堅持分類指導,積極探索不同地區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

  摸底:1433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股份分紅

  “農村集體資産的家底更清楚,産權也更加明晰。”于雷慶説,本市開展農村集體資産核查,全面摸清全市各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全資企業的集體經營性資産、非經營性資産和資源性資産家底,並堅持分類實施,穩步推進,全市村級産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2020年,全市1433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股份分紅,佔改制村集體經濟組織的36.5%,較2019年提高兩個百分點。

  此外,本市規範集體經濟組織運營,管理更加有序。于雷慶介紹,本市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為集體經濟組織進入市場提供了“身份證”。本市還推進一定標的額以上的農村集體資産進入農村産權交易市場公開交易,今年1至7月,成交項目124宗,成交金額7.4億元,土地流轉1.42萬畝,資産租賃面積8.93萬平方米。

  扶持:精準結對幫扶約60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

  于雷慶説,本市積極開展扶持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相關工作,2019年從年集體經營性收入低於10萬元的村中選擇了93個村進行試點。如今,試點村全部實現經營性收入超過10萬元的目標,健全了村集體法人治理機制、經營運作機制、收益分配機制和監督管理機制,為農村集體經濟薄弱村發展探索了路徑模式。

  此外,本市全面開展促進農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增收工作。全市確定了約600個需納入扶持的集體經濟薄弱村,並實行年度動態管理,凝聚多方力量,開展集體經濟薄弱村精準結對幫扶。

  建議:扶持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必須深化各項改革

  “進一步扶持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助推新時代鄉村振興”是市政協今年重點協商議題之一。市政協農業農村委牽頭成立聯合調研組,於今年3至5月開展專題調研,並形成調研報告。

  調研組始終把凝聚共識作為重要任務之一。大家認為,農村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市委市政府始終貫徹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著眼點和發力點。進入新發展階段,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要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融入新發展格局,做到分類推進。扶持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必須不斷深化農村各項改革,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調研組深入分析了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從五方面提出18條對策建議。其中提出,堅持分類指導,積極探索不同地區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

  城鄉結合部地區,應突出治理方式轉變,加快農村集體經濟向城鎮化地區集體經濟轉型,形成一批産權明晰、治理有序、功能完善、産業多樣並不斷增值的集體經濟組織;生態涵養區應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民宿、微電商、休閒康養、田園綜合體、有機農業等生態友好型綠色産業;發展區則應重點培育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針對不同村莊的資源稟賦,探索推廣差異化發展模式。

  “經濟強村”重點是延伸産業鏈,發揮産業示範帶動作用,增加溢出效益;對“資源大村”重在合理引導,挖掘資源,加強對“領頭雁”培養,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對無資源、無能力的“經濟薄弱村”,重點開展精準幫扶專項行動,走借力抱團發展之路。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