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政協建言破解産業工人“量大質不優”

發佈時間: 2021-08-13 09:02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高峰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但人才短板是制約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瓶頸之一。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重鎮的吉林長春市,同樣存在著産業工人“量大質不優”等問題。7月30日,長春市政協召開“弘揚工匠精神,建設高素質産業工人隊伍”專題協商會,聚焦提升産業工人隊伍素質難點問題,共謀破解良策。

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底,長春市技能人才約15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2萬人。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汽車及零部件、物流業、現代服務業、農産品加工、裝備製造等行業。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微電子等現代資訊技術行業技能人才缺口近10萬。

“我市現有大國工匠較少,35-45歲高技能人才嚴重斷檔,35歲以下技能人才較少,技能人才的培養形勢相當嚴峻。”翁連海委員認為,長春市主導産業中的傳統企業佔比較大,技能人才的技能與知識結構局限于傳統製造業,與未來數字化企業用人需求相距甚遠,傳統製造業技能人才轉型為智慧製造類難度較大。再加上,企業出於控制用人成本與防止技能人才跳槽等原因,培養本企業技能人才積極性不高,嚴重制約著技能人才的培養、使用與發展。

他建議,加大政府對重點産業引進技能人才、短板行業引進技能人才資金扶持力度,破解技能人才培養與使用難題。有針對性地強化對35-45歲高技能人才培養與職業技能等級考核工作指導與扶持,強化技能人才留存。

王澈委員在調研中了解到,目前,長春市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在1.5:1以上,高級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達到2:1,技能人才總體呈現供不應求。“這表明長春市支柱産業的技能人才短缺更加嚴重,技能人才的供求矛盾突出。”

“高品質的職業技能培訓決定了高品質就業、高品質産品、高品質發展。”王澈建議推進技能人才培訓與評價工作。他認為,應成立第三方“賦能指導中心”,建立多方參與的技能培訓協調機構,同時,大力推進大型技師學院建設並成立“校企合作工作站”,提升校企合作深度。

在本次會議的特邀專家、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紅旗工廠技術部外網維修領域高級技師齊嵩宇看來,缺乏技術工人的關鍵體現在缺乏真正懂技術、勇於創新的技術工人,特別是一些掌握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的高級技術工人。

為此,他建議打造長春市高技能複合型人才“資源庫”,面向長春市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學生中的優秀人才建立“本地學生人才預備庫”,打造長春市“雙招雙引”城市名片。建設長春市智慧製造+工業網際網路雙師型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加強國際合作,促進應用技術大學本碩學歷合作辦學項目建設。

産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在會上成為與會人員關注的焦點。

目前,長春市有12所技工院校分別與37家企業開展了校企合作,合作的專業共計14個,合作學生人數2732人。

在高劍飛委員看來,長春市校企合作的模式仍然顯得單一,缺乏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導致學生培養品質無法真正滿足企業需要。同時,合作還呈現學校熱、企業冷的現象。高劍飛建議,穩妥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和學校參與作用。完善校企合作制度與機制,健全校企人員互聘機制。加強市場監管,優化專業設置,強化業務指導。

陳海濤委員則建議,政府最大限度地給予職業院校在管理、激勵、定價、用人等方面的自主權,最大限度地發揮職業院校社會培訓服務活力及內驅力,以滿足企業持續不斷的人才新需求。搭建連結中小微企業與重點人群精準培訓就業平臺,通過行、企、校多方合作,採取送培到企、工作伴隨、瓶頸技術現場攻關等培訓方式,實現學員和教師能力雙提升的共贏局面。

“技工教育是打造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隊伍的主要途徑。”長春市人社局回應表示,將持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支援以工業生産為主的國有企業自主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進一步加快長春技師學院建設步伐,鼓勵和支援大學生免費參加技能培訓。

“只有建設一支高素質産業工人隊伍,才能適應製造業轉型升級,為成為工業強市奠定人才基礎。”市政協主席綦遠方強調,要進一步為提升産業工人隊伍素質“鼓”與“呼”,為長春實現東北第一工業強市的戰略目標不斷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