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構建‘黨建+’模式,建立老舊小區改造議事協調機構”“科學規劃,融入小區特色文化,讓老舊小區煥發生機與活力”······四川省大竹縣政協近日召開第二十六次常委會,58名常委、相關部門、街道、社區、居民代表面對面專題協商“城市老舊小區改造”。針對目前老舊小區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造中遭遇的“瓶頸”開展協商,積極建言獻策、達成共識,助力老舊小區改造提檔升級。
關注老舊小區居民居住環境,是該縣政協履職的重點。該縣縣城老舊小區共計594個,建蓋1218幢樓,大都建於80年代、90年代,多為3至7多層建築。在前期調研中,委員們聽到不少群眾反映他們所居住的老舊小區存在著道路不通、給排水系統建設不足、電力電信管網混亂等問題。委員們先後撰寫了10件提案、4件社情民意,引起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並將“城市老舊小區改造”納入了縣委、縣政府、縣政協制定的2021年協商計劃之中。
“規劃佈局是改造的第一步,也是確保改造取得成效的關鍵因素,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大力改造提升城鎮老舊小區,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大竹縣政協常委余倩在本次協商會上率先指出老舊小區改造規劃必須先行。
“從目前改造工程看,建設速度慢、示範帶動慢、群眾改造意願不強、資金籌措乏力。”張曉蘭委員前期調研深入、問題摸得準,發言能直指問題所在。張曉蘭委員建議,要破解工作瓶頸,要進幢入戶了解群眾呼聲,拆除小區內違章建築,落實街道、社區、居民業主的主體責任,在項目立項、規劃設計、工程招投標、進場施工等方面要快速推進,推進改造工程落地落實。
“要調動居民主觀能動性,可以幾個小區連片規劃改造,配齊配強物業管理。”張鴻委員認為,鼓勵居民積極參與,承擔一定改造責任,按照“誰投資、誰受益”原則共用成果,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沈忠委員建議:“專家評估與群眾意願相結合,融入城市文化元素,增設功能,如停車場、充電樁、娛樂設施、幼兒園、超市等。”
與此同時,委員們圍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建議:一是加強對老舊小區的科學管理,做好思想引導工作,從而提升老舊小區服務保障;二是負責抓好指導業主委員會選舉、換屆工作,調處物業管理糾紛、應急處置等工作要持續加強對老舊小區環境衛生的管理,配齊配好垃圾箱、清運車等設施設備,完善好小區綠化工作,提升小區綠化水準;三是從過去的房屋節能、水電氣線路等單項改造轉變為基礎設施、配套升級、社區公共服務産品供給等項目的系統全面整治。
大竹縣部委相關負責人一邊聆聽委員發言,一邊認真記錄,針對委員提出的問題一一解釋,要求各職能部門要認真研究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建議,吸納到老舊小區改造中去,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數。(通訊員 張天紅 張鴻 四川省大竹縣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