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叢斌:激發科技創新型人才活力 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發佈時間: 2021-06-30 10:1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和海佳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中國網北京6月30日訊(記者 和海佳)今年迎來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作為以科技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參政黨與人民政協組成單位之一,九三學社發揚愛國、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保持同中國共産黨同心同德、團結奮鬥的政治本色,努力做中國共産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叢斌日前接受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平臺)專訪表示,九三學社將推進科技創新型人才建設作為根本任務來抓,發揮與科技界聯繫緊密的界別優勢,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引導廣大社員向科學技術的廣度與深度進軍。

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叢斌發言。

中國網:長期以來九三學社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留下很多佳話。從參政黨的角度,如何從總體上評價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引領的發展道路與執政實踐?

叢斌:百年來的中國共産黨,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一系列偉大勝利,徹底改變了近代中華民族的苦難命運,使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並在實踐探索中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贏得了人民的廣泛支援和衷心擁護。

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共産黨的執政地位和所走的道路,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

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是黨史學習教育必須把握的三個基本理論問題。而馬克思主義“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歸根到底在於中國共産黨的“能”。建黨時全國只有58名黨員,經過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1945年七大時,發展壯大到121萬名黨員,在有400萬黨員時奪取了全國政權,3500萬黨員時開啟改革開放新的征程,在8000萬黨員時,領導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擁有9000多萬名黨員時,帶領近14億中國人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正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回顧中共成立百年史,堅持團結、奮鬥兩大主題,確保中國共産黨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過去是這樣,今天是這樣,今後還是這樣。

中國的百年曆史成就充分證明,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正確的,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九三學社的孕育創建與中國共産黨統一戰線政策密切相關,也是在中國共産黨和毛澤東主席的指引、幫助和領導下,九三學社走上革命道路並不斷發展進步,從建社之初的學術性政團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與中國共産黨和衷共濟、風雨同舟,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作出貢獻,這正是中國共産黨統一戰線政治優勢和戰略方針的成果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生動實踐,也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新型政黨制度優越性的有力證明,更加增強了我們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和信心。

中國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近年來九三學社圍繞“促進國家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推動我國科技自立自強”開展了一系列調研、提案工作,取得哪些履職成果?推動哪些問題得以解決?對此,未來還有哪些參政議政的重要計劃和部署?

叢斌:科技一直是九三學社的界別特色和履職重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九三學社除了有一大批社員在本職崗位上潛心科研,同時,也一直堅持將助推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全社參政議政的重中之重。我們組建了促進科技發展和自主創新的重大課題組,先後就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加強科研誠信體系建設、提高國企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科技型民營企業高品質發展等問題深入開展調研,幾乎每年都在政黨協商和全國兩會上就科技方面的問題議政建言。已經有多項提案被列為全國政協會議重點提案,部分建議獲得中共中央領導同志的批示。關於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建議的很多內容被寫入《國務院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若干意見》《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不少意見得到相關部門的採納。

叢斌率隊調研視察。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因此,九三學社的參政議政工作更加著力聚焦和突出“科技自立自強”,今年就有多項社中央重點調研課題、指導調研課題和大型議政性會議與科技創新相關。

其中,受中共中央委託,九三學社將“促進國家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推動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確定為今年的黨派重點考察調研課題。兩會結束後不久,由武維華主席、邵鴻常務副主席帶隊,包括九三學社專家以及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等部門有關負責同志組成的專家調研組,先後赴浙江、廣東、北京等地展開實地調研(我參加了廣東調研),深入到28個科技創新平臺機構、實驗室、院所、高校、企業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3月,在上海舉行了以“促進國家科技創新戰略性平臺建設”為主題的科學座談會,邀請12位全國知名高校校長、院士專家參會並做主題發言。4月,在廣州舉辦了同主題“九三論壇”,匯集全社30個省級組織和社中央15個專(工)委調研成果,進一步深化問題研究。6月16日,武維華主席在中共中央統戰部組織召開的調研協商座談會上,代表九三學社就本次大調研成果進行介紹,提出了加強國家科技創新平臺頂層設計、推動科研力量優化佈局和資源共用、統籌推進區域協同創新、改變各級各類平臺“搶名頭、掛牌子、戴帽子、佔位子”等現象的建議。下一步,我們還將進一步圍繞調研成果,爭取向有關部門提出切實建議。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非常重要。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的參政議政工作總體上還是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來開展。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品質發展的實踐要求,聚焦“十四五”規劃綱要、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的編制實施深入調查研究,重點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包括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力爭提出切實有用的意見建議,服務好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網:在近日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著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請您談一談近年來九三學社在推進科技創新型人才建設方面有哪些積極作為,成效如何?未來九三學社將如何進一步發揮界別優勢,服務人才強國戰略?

叢斌:人才是政黨的第一和最寶貴資源。九三學社作為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先後有197位社員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九三學社社員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陳芳允、程開甲5人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王選、黃昆、師昌緒、謝家麟、程開甲5人先後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太空中有12顆以九三學社社員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可以説,九三學社雲集了眾多在中國乃至世界影響頗大的科技巨擘。

從2004年開始,九三學社著力實施“人才強社”戰略,大力發展科技界的頂尖人才。中共十八大以來,九三學社將推進科技創新型人才建設作為根本任務來抓,分別於2019年和2021年召開兩次主題常委會,聚焦組織和人才隊伍建設,圍繞助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進行研討部署,並先後出臺一系列配套文件措施,加強對骨幹社員和代表性人士、民營科技企業中的代表性人士等的培養教育,關注社員的思想狀態、關心社員的科研工作、關懷社員的日常生活,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九三學社19萬社員中,173741人具有大學或研究生學歷,佔比88.8%;174694人具有高中級職稱,佔比89.3%。其中,科學技術領域社員佔比達77.5%,界別特色鮮明。

2018年以來,先後有153名社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多名社員參與或牽頭的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8名九三學社社員當選2019年兩院院士;一批社員陸續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在某些領域達到了國際領先水準。比如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盧柯院士在奈米金屬材料領域取得系統性的原創性成果、副主席潘建偉院士為中國在量子科技領域領跑國際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中國天眼FAST、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科技領域前沿,都能看到九三學社社員的身影。

面向未來,我們將傳承九三先賢科學報國的使命和信念,發揮與科技界聯繫緊密的界別優勢,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引導廣大社員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同時,充分發揮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專委會、科普工作委員會、院士工作委員會、促進技術創新工作委員會等專工委作用,完善創新工作機制、整合協調工作力量,不斷提升參政黨履職能力和水準,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中國網:今年迎來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站在新征程的關口上,您有哪些期待和寄語?

叢斌:中國共産黨的一百年,是苦難中鑄就輝煌、探索中收穫成功、失誤後撥亂反正、奮鬥後贏得未來的一百年。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緊緊依靠人民,應對了一個又一個挑戰,跨過了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建立了彪炳史冊的不朽功勳。

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産黨才能領導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産黨是完全正確的。事實證明,歷史沒有終結也不會終結,而是迎來新的歷史起點。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九三學社將繼續發揚愛國民主科學優良傳統,始終保持同中國共産黨同心同德、團結奮鬥的政治本色,努力做中國共産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捍衛者,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向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獻禮。


【欄目介紹】建黨百年,歷史交匯。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平臺)開設《新征程·在“履途”》專欄推出《新征程·在“履途”——民主黨派工商聯迎建黨百年系列報道》,講述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開展政治協商、參政議政等履職工作,展現政協統戰領域迎接建黨百年的氣象風貌。


相關閱讀:《同心商國是 同行啟新程——人民政協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