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麼穩定擴大消費需求?——從一位全國政協常委關於國産奶粉和智慧馬桶蓋“出海”的例子説開去

發佈時間: 2021-06-29 09:45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崔呂萍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5月份,我國社會零售品銷售總額17.4萬億元,同比增長25.7%,比2019年同期增長8.7%。

成績不錯,但任務更重。

靠“頭戴三頂帽,不怕砍三刀”式的報虛價?不行!

靠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盲目自信?不行!

靠網上千里、線下十里就一家的壟斷思維?更不行!

在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支樹平看來,擴內需、促銷費必須要靠貫穿産品、服務到消費的改革邏輯。

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支樹平

  內需是“壓艙石”  消費是“晴雨錶”

靠什麼,讓百姓能消費、願消費?支樹平認為,産品和服務品質好,有助於增強居民消費信心。而一旦品質無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可能“消費外溢”。正如中央指出的,我國不是需求不足,或沒有需求,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産品卻沒有變,品質、服務跟不上。

事實上,近年來,通過大力開展品質提升行動,“國貨”的消費影響力逐步增大,市場也在擴大。

“以大家熟知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為例,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損害了國産奶粉的聲譽,我國進口奶粉特別是嬰幼兒配方奶粉數量持續快速增長。而隨著我國國産奶粉品質安全水準不斷提升,進口增幅逐漸趨緩,2020年進口奶粉總量為131萬噸、同比下降3.7%,進口嬰幼兒奶粉總量為33.6萬噸、同比下降2.6%,都是近年首次負增長的一年。同時,國産品牌大幅崛起,2020年中國飛鶴整體市場佔有率攀升至17.2%,其市場份額在國內和國際同業中排名均在前列;君樂寶奶粉也進入了香港澳門市場。”支樹平看到了積極的變化。

背回的不只是馬桶蓋  還有産品的認可度

曾幾何時,智慧馬桶蓋成了很多國民出國旅遊的“必buy”産品。

中國沒有自己造的智慧馬桶蓋嗎?當然不是,只是在需求與供給之間,隔著那種寧願背回來的産品認可度。

“2015年,我國首次組織開展了智慧馬桶産品品質國家監督專項抽查,當時合格率只有60.0%。個別産品的不合格檢出率高達87%,國內産品要麼品質不行,要麼技術不新,這才把市場‘讓’了出去,又讓國內消費品把國外産品背了回來。”據支樹平介紹,從2016年開始,智慧馬桶蓋連續搞了幾年的品質攻關大會戰,“市場是擁有自我革命的智慧勇氣與能力的,所以我們要從政府角度把標準定高、底線定嚴,目前看,我們制定的標準甚至已經高過了日本和美國。由此而來的,一定是産品品質的大幅提升——2018年,我國智慧馬桶蓋合格率達到了91%,2019年智慧坐便器産品品質國家監督專項抽查計劃抽查75批次,合格72批次。”在支樹平看來,品質提升讓産業變得更有韌性,區域經濟發展後勁兒也由此變得更足了。比如台州、佛山等智慧馬桶蓋主産地,這兩年銷量大增,其中台州2019年、2020年智慧馬桶國抽檢合格率達到100%,行業産值也由2015年的20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75億元,中國制智慧馬桶蓋已遠銷出口歐美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品質標準決定定價權   創新+品質=市場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旦我國産品品質和品種獲得突破,往往很快就能打破國外企業的市場和價格壟斷。

“比如,六氟磷酸鋰是生産動力電池的基礎材料,我國企業經過5年攻關成功量産後,國外企業很快將産品價格由60萬元/噸降至10萬元/噸以下,直接影響到了電動車電池價格。”支樹平説,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展望未來,中國擴內需拉消費這盤大棋,如何才能下出更大的格局?對此,支樹平的建議可以概括為“黃金三點論”。

第一,創新是金。

我國傳統消費“四大金剛”的家電、家居、餐飲、汽車消費額約佔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這幾年我國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傳統大家電漸趨飽和,但小家電無論在品類還是普及率方向,均與發達經濟體差距不少。數據顯示,歐美發達市場小家電品類約有200多種,我國不到100種,擴大消費空間十分廣闊。

“産品不創新,消費者不知道為什麼要棄舊換新,容易把低值易耗品用成‘傳家寶’;消費方式也得創新,2020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76萬億元,增長14.8%,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9%,比上年提高4.2個百分點,要高度關注這個增長點背後的邏輯。”支樹平這樣説。

第二,品質是金。對此支樹平建議,要以品質品牌為重點,加強品牌的培育、維護和推廣,提高中國製造、中國服務、中國建造的形象。推動進出口産品同線同標同質,逐步將範圍從消費品、食品領域擴大到工業品領域,甚至擴大到服務業和工程建築業。構建適合中國精品發展的標準和認證體系,建立同一套標準、同一套管理模式、同一套評價工具的品質監管體系,加快發展第三方認證和檢驗服務,優化産品品質和服務品質評級評價,推進産品和服務“優質優價”。

第三,市場是金。支樹平建議,“十四五”期間,要繼續嚴格落實“四個最嚴”(即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要求,堅決守住食品安全底線。加強基本民生産品品質安全監管,防範品質安全風險,推動重點工業産品品質安全追溯。繼續嚴厲打擊侵犯智慧財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産品行為,凈化市場環境。特別是針對農村品質安全問題整治,圍繞兒童學生用品、老年人用品和婦女用品等重點産品,加強品質安全監管。密切監測市場供需和價格動態,強化反壟斷執法,促進市場公平競爭,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強化社會共治,創新消費者保護模式,推動缺陷汽車、消費品和食品召回,實施産品品質責任保險等社會救濟機制,保障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讓廣大消費者放心消費、擴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