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支出的增長不等於“看病貴”——王辰常委解讀“重視健康需求是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方面”

發佈時間: 2021-06-24 09:28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羅韋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談到擴大我國內需,一個巨大的、不容錯失的需求是:健康。

6月21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進行分組討論,第二專題組圍繞“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協商議政。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長王辰院士發言時表示:“健康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增長最強勁的硬需求。從經濟結構和消費市場佔比來看,我國的健康支出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我們要破除將健康支出的增長等同於‘看病貴’這個觀念,否則,隨著社會發展、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深,健康産業和事業都面臨巨大掣肘,人群健康整體水準及公平性乃至國家經濟發展都會受到影響和制約。”

世界衛生組織曾預測,2020年後,健康産業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産業。王辰認為,健康是社會高度文明的重要內涵,衛生健康領域的發展關乎國家安全、經濟發展、社會文明和人民福祉。健康産業與人民的終極利益相一致,近幾十年來,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衛生健康事業的規模、健康支出佔GDP的比重嚴格隨每人平均GDP的增加而增加,高收入國家往往將其GDP的很大一部分用於發展醫療衛生健康事業。

王辰表示,當今有一種思維誤區,認為健康支出佔GDP比重的上升意味著“看病貴”,簡單地把健康支出作為“看病貴”的根據或視為負擔,認為這是醫療衛生的産生和分配效率低下而導致的“無效支出”,應該控制這個比例,並由此出現抑制健康支出、壓抑健康需求的情況。實際上,健康支出佔GDP比重的增長,亦來源於民眾健康需求增加導致的“有效支出”。簡單地將健康支出的增長等同於“看病貴”,就會導致衛生政策過於側重於費用控制,例如降低藥價、控制公立醫院的費用以及設置醫療衛生支出上限等,這會導致民眾健康需求難以滿足,衛生供給的品質和數量難以保證,醫療衛生機構難以良好運營,健康産業難以發展,醫藥創新難以激發,人群健康整體水準及公平性難以提升或維持,進一步阻礙國家經濟高品質發展。這是因為,在總體水準上,健康支出在GDP中的比重已經較低,控費政策會加劇這一問題,而健康支出的宏觀經濟效率,即與所有其他類型的消費相比,健康支出是否足夠這一問題,甚少有人思考。

“事實上,經國際宏觀經濟學比較測算,大部分國家健康支出佔GDP的比重是不足的,增加健康支出會從中受益。而我國健康支出佔GDP比重尤為不足,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雖然我國的每人平均GDP與世界平均水準相近,然而,2018年,我國的健康支出佔GDP比重僅為5.4%,世界平均水準為9.8%。測算研究表明,若要滿足人民健康需求,我國健康支出佔GDP比重應至少為14%,這意味著我國現階段的總體健康投入遠遠不足,我國應積極滿足健康內需並能極大地從增加健康支出中獲益。”王辰介紹説。

王辰認為,我國當前重要和緊迫的問題是宏觀經濟層面的健康支出不足和民眾的健康需求遠未滿足,而不是在微觀層面控制醫療衛生成本,控費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不應簡單地將健康支出視為負擔或“看病貴”。提升健康支出在GDP中佔比,提高醫療衛生品質,增加醫療衛生資源供給,提高醫保水準減少自付費用比例、發展商業醫保等是滿足內需、發展經濟、拉動産業、保證國家安全、促進科技創新、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切實增強人民福祉的必然要求。應當認識到,健康在國民經濟産值中佔比的提高是形成現代經濟模式和格局的重大特徵。

“我知道管理運營好一家醫院有多難。”擔任過3家醫院院長的王辰發自肺腑地説。他認為,民營醫院沒有發展起來,與目前的醫療價格體系和醫院補償機制有關。現階段,我國醫療事業、醫保事業的發展一定要以能夠提供充分的、優質的醫療為目標,醫保要為合理醫療、提高醫療品質提供良好支撐,而不是將控費作為首要考慮。他打了一個通俗的比方:“就像一個本來就營養不良的人,你卻讓他‘節食’。”他建議增加國家對健康産業的投入,認真探索建立合理化的醫療價格體系,促進健康市場發育,孵化水準優良的醫療機構,為老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

王辰認為,重視健康需求,為健康投入充足的社會資源,滿足和擴大健康內需,建立良好的經濟與産業運營機制,應當成為擴大內需戰略極為重要的方面。他呼籲,國家應大力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民眾關注健康,增加對健康的投入;引導民眾正確看待醫療價格的合理增長;要認識到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並非僅由計劃經濟方式才能達到,政府應主導基本醫療部分,滿足民眾的基本醫療需求,同時應積極發揮市場力量滿足人民群眾更多元的醫療健康需求,由此促進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和醫療科技創新;要講求經濟規律,為醫療機構、醫藥産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生態,推動健康産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