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建明:立足新發展階段 自覺在大局大勢下謀劃議政建言工作

發佈時間: 2021-06-24 15:5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李培剛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編者按】回顧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國農工民主黨與中國共産黨走到一起絕非偶然。在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鬥爭中,一代又一代農工黨人同中國共産黨團結合作、並肩戰鬥,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愛國情懷和革命精神。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龔建明認為,農工黨的建黨初心,與中國共産黨初心契合、共同追求一致、歷經挫折考驗,而發自肺腑地接受中國共産黨領導,這是歷史的必然、是傳承農工黨政治基因的自發選擇。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平臺)推出《新征程·在“履途”——民主黨派工商聯迎建黨百年系列報道》,本期專訪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龔建明。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龔建明

中國網: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農工民主黨團結愛國知識分子和進步人士,同中國共産黨親密合作,共同奮鬥,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您認為,是什麼原因讓農工黨在嚴酷的革命戰爭年代,就能與中國共産黨肝膽相照?

龔建明:民主革命時期,農工黨歷經挫折磨難,逐步作出由同中國共産黨團結合作到自覺接受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歷史抉擇。鄧演達等創黨先輩為繼承孫中山先生新三民主義思想,在建黨時就確定了“解放中國民族,建立平民政權,實現社會主義”的政治綱領,在武裝反抗蔣介石反動派的革命鬥爭中歷經挫折仍奮勇前行。1935年11月10日,農工黨二幹會議在香港九龍大浦召開,決定改黨名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會議通過了行動綱領和告同志書,確定了新時期的政治路線。

《告同志書》是在中國最先響應中共《八一宣言》的宣言書,宣告以“反蔣聯共抗日為黨的總方針”,決議同共産黨合作,以推動抗日為黨的中心工作。二幹會議標誌著農工黨的歷史轉折,即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開始了同中國共産黨合作的新里程,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解放戰爭時期,農工黨確立同中國共産黨全面合作的政治路線,1948年中共中央發佈“五一口號”,農工黨堅決響應,從思想上、政治上、軍事上全面接受中國共産黨領導。積極開展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新軍事運動”,蒐集軍事情報,策反蔣軍起義,配合主戰場開展武裝鬥爭,並將所屬武裝隊伍無條件統交解放軍,為解放戰爭勝利貢獻了力量。在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鬥爭中,一代又一代農工黨人同中國共産黨團結合作、並肩戰鬥,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愛國情懷和革命精神。中共中央用“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對農工黨的光榮歷史予以高度評價。

回顧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農工黨之所以能和中國共産黨走到一起,絕不是偶然的巧合。中國共産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始終不變的初心和使命。農工黨的建黨初心,也是為了救亡圖存、反帝反封建。正是建黨初心的契合、共同追求的一致、歷經挫折的考驗,農工黨才認識到,只有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才能根本扭轉中華民族不斷衰敗的命運,從而發自肺腑地作出接受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政治抉擇,這是歷史的必然、是傳承農工黨政治基因的自發選擇。

中國網:1948年,中共提出“五一口號”,農工黨前輩積極響應,自覺接受中國共産黨領導。回首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路,結合實際,您認為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最大的特點和成功在哪?

龔建明:“五一口號”提出至今的70多年來,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中華民族面貌煥然一新。各民主黨派積極響應“五一口號”,標誌著包括各族各界各階層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與國民黨反動派及一切反動勢力的徹底決裂,公開表示擁護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産黨領導。

長期以來,中國共産黨同民主黨派有著共同的奮鬥目標,共同致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這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最大的特點。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明確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多黨合作方針,各民主黨派積極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鞏固新生人民政權、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發揮作用。

改革開放後,多黨合作更加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被載入憲法,堅持和發展新型政黨制度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意志。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多黨合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頒布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民主黨派政治屬性進一步明確,基本職能進一步拓展,履職舞臺進一步廣闊,多黨合作事業進入了新時代。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鮮明特色,是我國獨特的政治優勢。講到成功,應該可以從很多方面講,我想也可以從“三個統一”這個角度去理解:政治制度與經濟發展的統一,目標方向一致性和組織形式多樣性的統一,執政黨建設與參政黨建設相統一。

關於第一個“統一”,如同剛剛提到過的,在建國後國民經濟恢復階段、改革開放階段到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一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而其根本原因是有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方向,保證了國家對政治制度建設與經濟發展的統一規劃和部署。

2018年4月28日,農工黨中央紀念中共中央發佈“五一口號”70週年座談會暨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在北京召開。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在會議中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農工黨在革命時期的曲折經歷告訴我們,接受中國共産黨領導是歷史的必然。

關於第二個“統一”,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它能夠真實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通過政治協商、政黨協商等各種方式,集中各種意見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這就有效避免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避免一黨缺乏監督或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避免舊式政黨制度囿于黨派、階級、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

再講一下第三個“統一”,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産黨的歷代領導人都強調要堅持不懈地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中共十九大從新時代黨的建設面臨的挑戰與任務出發,對黨的建設進行了新的系統部署,明確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勇於自我革命的精神打造和錘鍊自己,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與此同時,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作為中國共産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也在以思想政治建設為核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廣大成員增進對中國共産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推進代表人士隊伍建設,著力提升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政治協商的能力。這三個“統一”,正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與歷代政黨制度的不同,也是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取得的成功所在,更是對世界政黨制度的貢獻。

中國網: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農工黨立足自身特點和優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為推動建設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促進人口均衡發展貢獻了獨特的力量。請您舉幾個例子,談談農工黨的履職成果以及履職成果如何轉化為黨和國家的政策。

龔建明:新中國成立以後,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農工黨建黨初衷得以實現,組織發展不斷壯大,時代價值有效彰顯。從彭澤民先生等12人代表農工黨參與協商建國,到季方主席“三老上書”推動國家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從盧嘉錫主席首倡“科技興國”推動教育科技優先發展,到蔣正華主席建言“西新工程”推動西部邊遠地區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再到桑國衛主席倡導實施“同心助醫工程”,一代代農工黨人積極投身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在國家政治舞臺上充分發揮作用,實現報國之志。

2011年12月19日,“貴州畢節貧困山區同心助醫工程”流動醫院車捐贈儀式在京隆重舉行,農工黨中央原主席桑國衛出席了捐贈儀式。

農工黨十五大以來,我們聚焦“健康中國”“美麗中國”以及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等內容持續建言,在推動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生態環境綜合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我們深入研判我國經濟發展趨勢,提出6.5%的增速即可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總量翻番,有力呼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判斷;我們秉持科學循證精神,率先採取社會調查學方法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形成特色鮮明、規範完善的閉環監督模式。

就拿“同心全科醫生特崗人才計劃”來説,這是由陳竺主席首先倡導力行,以提高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水準為目標作為指導思想,探索如何吸引並穩定一支高水準的醫生隊伍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的計劃。六年來的實踐證明,這項計劃的實施在充實和穩定基層全科醫生隊伍、提高當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等方面均收到明顯成效:參加計劃的全科醫生,逐漸成長為當地鄉鎮衛生院的技術骨幹、基層群眾信賴的好醫生,實現了由“人員”向“人才”的轉變;在提升特崗全科醫生業務水準的同時,帶動增強了項目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整體服務能力,促進全科醫師隊伍不斷壯大,帶動全科基地建設不斷加強,推動全科醫學教育不斷發展;通過“縣管鄉用”用人機制、“雙導師制”、差別化補貼、職稱申請和晉陞等諸多方面的摸索實踐,為探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有效路徑。農工黨在這些社會實踐中,探索出的建設全科醫生隊伍、提高全科醫療水準的體制機制,已在國家有關政策中得到體現。

2021年6月11日,同心全科醫生特崗人才計劃工作總結座談會在京舉行,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向貴州省大方縣服務期滿的17名同心全科醫生頒發榮譽證書,向福建、廣西、甘肅同心全科醫生代表贈發全科醫學世界經典教材《全科醫生》。

再講一個生態環境領域的例子,2013年初,針對當時我國中東部地區發生持續大規模灰霾污染的情況,我們迅速組織農工黨衛生和環境領域的專家,在衛生部、環保部、國家氣象局等部門支援下,就灰霾對健康的影響等問題進行研究,發現急性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事件與灰霾天氣存在正相關關係;揭示造成灰霾頻發的主要原因是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和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加。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了高度重視灰霾的健康危害、加強源頭治理、加強聯防聯控、積極應對區域灰霾污染的建議,受到中共中央高度重視。這項建議也為國務院隨後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十條”、實施藍天保衛戰提供了重要支撐。

我們所作的這些努力和探索,已經匯入國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大局,已經融入中共十八大以來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所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充分彰顯了當代農工黨人的時代價值和使命擔當。

中國網:“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關於生態保護、人民健康被多次提及。在新的偉大征程中,農工黨的履職工作有哪些新規劃、部署?

龔建明: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是農工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在新的偉大征程中,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自覺在大局大勢下思考統籌謀劃議政建言工作,對標國家改革發展穩定重大戰略和重點任務,發揮農工黨界別特色與人才優勢,圍繞推進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建設兩條工作主線精耕細作,為推動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持續建言資政。

健康中國建設方面,我們將聚焦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主要風險點、潛在增長點、群眾關切點,重點關注新冠肺炎疫苗公共産品供給,推動構建我國免疫屏障;持續關注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特別是應急救助體系、醫防融合體系,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等問題;美麗中國建設方面,我們將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跟蹤“大氣、水、土壤和近海污染防治”“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品質發展”,關注能源結構優化調整、碳排放達峰行動、綠色産業發展和生態保護修復等問題。

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深化研究方面,聚焦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重點關注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協同發展等問題。同時,我們圍繞實施區域重大戰略持續發聲,重點關注海南自貿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東北全面振興等問題;圍繞建設科技強國積極建言,重點關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問題。我們將研究制定參政議政“十四五”及中長期調研工作規劃,確定全黨參政議政總體思路、目標任務,推動全黨形成一系列有影響、高品質的建言成果。

農工黨中央結合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求,從界別特色和人才隊伍優勢出發,將2021年重點考察調研題目確定為“強化生命健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圖為調研組在中國醫藥城疫苗工程中心與工作人員交流。

中國網: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為建設偉大工程,實現偉大夢想,您有哪些祝福和期待?

龔建明: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勇於直面重大風險考驗和黨記憶體在的突出問題,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黨的建設呈現新氣象,形成了新時代黨的建設思想。

當前,中國共産黨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披荊斬棘、攻堅克難,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戰勝了嚴重洪澇災害,實現了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十三五”時期目標任務,重大科技項目、重大工程建設捷報頻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成果。

歷經百年,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衝破驚濤駭浪、走過萬水千山,把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串聯成一幅壯闊的行軍圖。現在,行至“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即將駛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共産黨正承載著中國人民的重托,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書寫著人類歷史上矚目的答卷,帶領中華民族不斷遠航前進。

我們也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以自身建設和履職盡責的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我們也期盼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共同奮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歷史偉業,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國網記者 李培剛)

【欄目介紹】建黨百年,歷史交匯。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平臺)開設《新征程·在“履途”》專欄推出《新征程·在“履途”——民主黨派工商聯迎建黨百年系列報道》,講述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開展政治協商、參政議政等履職工作,展現政協統戰領域迎接建黨百年的氣象風貌。

相關閱讀:《同心商國是 同行啟新程——人民政協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專題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