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

發佈時間: 2021-06-24 13:58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陳惠豐 | 責任編輯: 李晶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包括各民主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是成立政協時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之際,重溫人民政協70餘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人民政協為建立新中國,為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促進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人民政協從成立時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組織,發展到今天作為國家治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專門協商機構,其成長與發展的每一步歷程,都體現著政協成立時的初心和使命,都鐫刻著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堅實印記。

▶▶▶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成立人民政協時的初心所在

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産黨把馬列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政黨理論、民主政治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成果,是中國共産黨領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在政治制度上進行的偉大創造。

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産黨在國家危亡之際,捐棄前嫌,提出與國民黨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包括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一切愛國階級、階層的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依託這樣一個統一戰線,經過全民族團結一致艱苦卓絕的抗戰,中國人民取得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正是在救國救亡的抗日戰爭中,各民主黨派紛紛成立,並同中國共産黨建立起了團結合作的關係。抗戰勝利後,在重慶政治協商會議期間,中國共産黨同民主同盟密切合作,共同努力與國民黨達成了和平民主建國的五項協議。但國民黨蔣介石集團不願意放棄一黨獨裁,悍然撕毀政協協議,發動了全面內戰,迫使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一場徹底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人民解放戰爭。在此期間,一度曾有一些民主人士主張在共産黨與國民黨之間實行“中間路線”,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那樣的“第三條道路”,但遭到了國民黨當局的殘酷迫害。國民黨特務先後製造了下關慘案、較場口血案、李聞慘案等迫害民主人士的流血事件,1947年10月國民黨當局又公然宣佈民盟為“非法團體”。共産黨則不遺餘力地幫助支援民主黨派,反對國民黨當局對其的種種迫害,從而贏得廣大民主人士的衷心擁護和支援,也最終打破了其一部分人走“第三條道路”的幻想。1948年1月,民盟一屆三中全會在香港召開,表達了今後要與中國共産黨攜手合作,參加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立場。

1948年4月30日,在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面勝利之際,中共中央發佈“五一口號”,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一號召迅速得到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人民團體和海外華僑的積極響應。同年6月,在香港的各界民主人士柳亞子、茅盾、胡愈之等125人聯合發表聲明,表示對這一提議“熱烈贊同”。1949年1月,李濟深、沈鈞儒、馬敘倫等55名民主人士聯名發表《我們對於時局的意見》,表示“願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共策進行,以期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五一口號”得到積極響應,標誌著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作出了接受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歷史選擇,揭開了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協商建國的序幕。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于北平召開,會議討論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三個重要文件,選舉産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和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通過了關於國都、紀年、國歌、國旗四個重要決議。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在全體會議上的大會發言中,特邀代表宋慶齡激動地説:“今天,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動力,中國的人民在前進,在革命的動力中前進。這是一個歷史的躍進,一個建設的巨力,一個新中國的誕生!我們達到今天的歷史地位,是由於中國共産黨的領導。這是唯一擁有人民大眾力量的政黨。”她號召大家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為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與富強的新中國而奮鬥。人民政協的成立標誌著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正式確立,也標誌著人民政協制度的正式確立。

人民政協成立後,始終高度重視堅持黨的領導。1954年全國政協二屆一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明確指出:“中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必須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必須進一步加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將繼續通過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團結,更廣泛地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克服困難,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黨對人民政協的領導體現在黨的路線方針、黨的組織領導和共産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上。在政協黨組織的領導最初體現在政協全體會議舉行期間成立中共黨組。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第一次黨組會上,周恩來同志就提出了政協全國委員會會議黨組活動的方針,指出在政協要像毛澤東同志説的那樣,“對共産黨員與黨外人士應一視同仁,又要有所不同。”“在政治待遇、物資生活方面應一視同仁”,但黨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黨員在政治見解上、思想意識上,要比別人水準高”,更嚴格要求自己。在全國政協三屆三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周恩來同志又專門論述了“共産黨在政協的責任”問題,指出:在政協“共産黨的領導是指黨的集體領導,黨的中央和黨的各級領導機構的領導。起著領導作用的,主要是黨的方針政策,而不是個人。個人都是平等的。”這樣才能發揚民主,在政協形成民主生活。在政協的共産黨員要多交黨外朋友,而且要交敢於提出不同意見、敢於批評的畏友、諍友,這才會得到有益的東西。

由於新中國成立初期參加政協的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民主人士許多都是受過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因此,政協成立後把組織開展學習作為重要任務。1950年4月,全國政協成立不久就建立了學習座談會制度,並制定了《政協全國委員會學習座談會暫行辦法》,明確開展以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活動。1956年,全國政協成立了政協的第一個專門委員會——學習委員會,負責經常組織參加人民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政協委員進行學習。據統計,從全國政協成立至1965年前政協開展的各項活動共1608項,其中各種學習活動就有561項,佔比達34.9%。這些學習,著眼于聯繫實際、自我教育,成為人民政協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對於幫助各界人士認識理解國家形勢和黨的方針政策,自覺參加社會主義改造和思想教育,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後,毛澤東同志又不失時機地提出中國共産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各民主黨派也進一步表示了要緊緊團結在中國共産黨周圍,同黨長期合作、風雨同舟的決心。1959年12月,民建中央主任委員黃炎培在民建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致辭中,提出了“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産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號召。之後“聽、跟、走”成為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共同心聲,一時間廣為流傳。即使後來遭遇“文化大革命”的風雨波折,廣大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也始終堅信中國共産黨,沒有改變與中國共産黨長期合作的初心。

▶▶▶改革開放新時期確立黨的領導是人民政協的政治基礎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偉大歷史轉折的過程中,廣大幹部群眾解放思想、撥亂反正,呈現出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生動局面,但也出現極少數人借機散佈懷疑黨的領導、懷疑社會主義制度的情況。在這歷史的緊要關頭,鄧小平同志一方面堅定地支援解放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另一方面發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講話,旗幟鮮明地提出包括堅持黨的領導的四項基本原則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當選為五屆全國政協主席後,鄧小平同志又就做好人民政協工作專門指出: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産階級專政,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是人民政協的政治基礎。在這個基礎上,他提出了新時期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轉變的方針任務,推動開創了新時期人民政協工作的新局面。

新時期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政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彰顯。1982年,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和作用被載入憲法。同年,鄧小平同志主持修訂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明確規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要在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和擁護社會主義事業的政治基礎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而奮鬥。

1987年黨的十三大召開,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進一步明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興國之路,並作出了推進包括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政治體制改革部署。貫徹這一部署,在鄧小平同志親自批示推動下,1989年中共中央經與民主黨派協商,制定頒布了《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將這一制度確定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1993年,“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載入憲法。政協章程也相應作出修改,進一步明確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1988年4月,為了進一步加強黨對人民政協的領導,中共中央批准政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成立中共黨組,明確全國政協黨組在全國政協發揮黨的領導作用,以確保中共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夠在人民政協始終得到貫徹落實。從此,黨在全國政協組織中有了常設的領導機構。

進入新世紀,為了適應跨世紀發展把人民政協事業進一步推向前進,2006年2月中共中央制定頒布了《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共中央首次就人民政協工作專門頒發文件。這個文件系統總結了人民政協的歷史經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論斷,如首次提出人民政協産生和發展的理論及實踐依據,首次在中共中央文件中提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有選舉和協商兩種重要形式,首次明確了人民政協作為黨領導的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是我國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人民政協事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為新世紀新階段人民政協事業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政策依據、制度保障。這個文件的出臺,體現了加強黨對人民政協的領導,中共中央對政協工作的重視程度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對人民政協的全面領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總體佈局,全面加強黨對各方面工作的領導。堅持和加強黨對人民政協的全面領導,成為新時代黨中央推進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鮮明特點。2018年,“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被寫入憲法,同年,政協章程修改也將“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列為人民政協的首要工作原則。

為了加強黨對人民政協的全面領導,2015年底,按照十二屆全國政協黨組要求,全國政協在各專門委員會建立了分黨組,將政協黨組的領導推進到政協組織的經常性工作機構。2018年6月,十三屆全國政協召開了政協歷史上首次政協系統黨的建設工作座談會。會後,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代人民政協黨的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2019年9月,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0週年之際,中共中央又在黨的歷史上、人民政協歷史上首次召開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並頒布了《中共中央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把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貫穿到政協全部工作之中,切實落實黨中央對人民政協工作的各項要求,發揮好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努力通過有效工作,使人民政協成為堅持和加強黨對各項工作領導的重要陣地、用黨的創新理論團結教育引導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識的重要渠道。

把堅持黨的領導貫穿到政協全部工作之中,就是要加強黨對人民政協的全面領導,包括政治、思想、組織、工作及作風等各方面的領導,首先是政治領導。人民政協作為黨領導的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政協黨的各項建設,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黨委常委會會議定期聽取政協黨組工作彙報制度,研究並批准政協年度協商計劃、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政協全體會議等事項,把政協工作納入黨委總體工作部署。嚴格執行政協黨組對黨委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對召開重要會議、傳達貫徹黨中央重要決策部署等情況專題報告,確保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政協得到有效貫徹落實。

在思想上加強黨的領導,最重要的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切實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會制度,綜合運用常委會集體學習、專題講座、專題考察、委員宣講、理論研討、委員讀書等各種形式,組織廣大委員開展學習。在當前即將迎來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之際,要加強以中共黨史為重點的“四史”學習教育,努力通過學習使廣大委員增進對中國共産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推動使學習過程成為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加強黨對政協工作領導的過程。

在組織上加強黨的領導,就是要進一步完善政協黨的組織設置,堅持政協黨組、機關黨組和專委會分黨組的組織體系,健全完善相關制度,切實發揮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加強政協黨組對機關黨組和專委會分黨組的領導,發揮黨的基層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建立健全政協黨組成員聯繫各界委員的制度機制,實現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的全覆蓋、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的全覆蓋。

在工作上加強黨的領導,就是要堅持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政協履職工作的中心環節,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主軸,積極引導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深刻認識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多黨合作事業發展進步最根本的保證。在加強思想引領中正確處理一致性與多樣性的關係,既要堅持一致性,牢牢守住政治底線的圓心,及時了解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內部思想動態,做好在一些敏感點、風險點、關切點問題上的思想政治引領工作;又要堅持尊重包容多樣性,注意把握不同黨派、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甚至不同社會制度下各方面人士的不同特點,善於通過制度運作、民主程式和民主協商把黨的主張轉化為社會各界的共識,在尊重多樣性中尋求一致性。

在作風上加強黨的領導,就是要鍥而不捨地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實施細則精神,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要求在政協的共産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黨員委員不僅要嚴守黨的紀律,帶頭自覺遵守憲法法律和政協章程,面臨大是大非關鍵時刻站得出來、頂得上去,而且要善於團結黨外人士,會做界別群眾的工作,堅持發揚平等待人、協商議事、體諒包容、合作共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人民政協的歷史,就是一部黨領導團結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為了實現共同目標不斷奮鬥的歷史。歷史證明,沒有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就沒有人民政協的産生,沒有政協事業的發展。每當重大的歷史關頭,都是黨的堅強領導保證了人民政協沿著正確方向披荊斬棘、不斷前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只要我們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就一定能夠推動人民政協事業繼續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係中國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副會長,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北京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