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中共黨史學習”讀書群線下活動小記

發佈時間: 2021-06-21 10:48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劉彤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沙灘後街衚同55號、59號院內,有一棟中西合璧風格、磚木結構的兩層灰色小樓。這裡是北大二院舊址(原北大數學系樓),曾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高等學府京師大學堂的重要組成部分。100多年前,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在這裡講學,傳播馬克思主義,由此開啟了一段影響中國前途命運的紅色歷史。

近日,全國政協“中共黨史學習”讀書群部分委員來到北大二院舊址開展線下活動,實地參觀“偉大開篇——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組織專題展”。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委員們沿尋革命先輩的足跡,在重溫紅色歲月中感受著百年大黨的初心本色,同時也被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智慧和魄力深深觸動。

■■■ 叩問初心

此次展覽集中展現了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組織的孕育和創立、一大後北京黨組織的革命活動等重要內容。委員們駐足於每一處史料前,仔細查閱著介紹。透過那些並不清晰的影像畫面,大家仿佛觸摸到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在此活動的氣息。

在一幅描繪青年毛澤東和李大釗在一起的畫像前,委員們了解到,這兩位偉大的革命先驅曾在這裡相遇。1919年3月10日,李大釗在北大數學系樓第16教室參加了新聞學會會長邵飄萍所組織的演講活動,在會上作《新舊思潮之激戰》的演講。青年毛澤東就在此聆聽了這場演講。

這段歷史是本次展覽首次挖掘披露的史料之一。此外,李大釗生前唯一影像資料、五四運動前後宣傳進步青年與馬克思主義的刊物《曙光》《新生活》等也是首次展出。

長期從事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共黨史學習”讀書群群主魏海生表示,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組織為中國共産黨的創建打下了廣泛的階級基礎,但以前這方面的介紹並不多。“我想,這次專題展是對中共黨史研究成果的一次新的反映,從中可以深切體會到,我們黨從一個僅僅50多人的黨組織,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這其中飽含多少艱辛不易。”魏海生説。

全國政協委員黃憲起對此也深有同感。他説:“很多史料我都是第一次看到,這讓我對黨在北方地區的早期歷史有了更加具體的了解。這段歷史見證了黨的初心,也讓我們進一步增強了堅定不移跟黨走的決心、信心。”

■■■ 傳承使命

步入二樓活動區的亢慕義齋,一排排倣舊的長桌長椅、古香古色的小書架、檯燈映入眼簾。亢慕義齋,譯為“共産主義之室”,是英文Communism的音譯。這裡是1920年李大釗、鄧中夏等發起成立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説研究會後,為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而建立的一個小型圖書館,也是中國最早以收集傳播馬克思主義書籍文獻為使命的圖書館。當時,共産黨早期北京組織、青年團及其他革命團體常在亢慕義齋進行集會和革命活動。

在正中墻壁上,懸挂著馬克思像和一副對聯,上聯出自陳獨秀的名言“出研究室入監獄”,下聯是李大釗的詩句“南方兼有北方強”。如今,這裡已成為參觀者們黨史學習教育的體驗課堂。

這種“沉浸式體驗”讓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觸景生情,他説:“坐在這個圖書室,深刻感受到早期共産黨人不畏死,只為主義,只為信仰的偉大情懷。中國共産黨之所以 ‘能’,就在於中國共産黨人始終立足人民立場,帶領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歷史深刻表明,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

全國政協常委吳剛説:“今天從單位步行過來,直線距離有1000多米,用時約15分鐘,但看了展覽感覺像是走過了100年。因為北大二院舊址是黨的早期組織活動地,而我所在的單位則是百年後新建機構所在地。一路走來,如同從風雨如磐的舊中國到今天昂揚走進新時代,撫今追昔深切感受到黨的偉大與光榮。”

“實地感受北大二院舊址和亢慕義齋的厚重歷史氛圍,對百年前的青年先進知識分子增添了更多的崇敬。黨的早期歷史,和那一代青年的奮鬥求索緊緊融合在一起。”全國政協委員王鋒表示,明年是共青團建團一百週年,作為黨的青年工作者,我們將努力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當代青年,堅定共産主義信仰,續寫百年黨史激揚壯麗的青春篇章。

■■■ 履職盡責

今年4月初,全國政協“中共黨史學習”讀書群正式開群,隨即在網上“全國政協書院”掀起一陣紅色熱潮。圍繞百年黨史這本厚重的歷史教科書,各界別委員在群內踴躍發言,目前發言人數已達470多人,發言總數超過一萬五千多條。

全國政協委員、“中共黨史學習”讀書群群主常信民認為,這次線下活動是一次生動的黨史學習教育實踐課,通過參觀學習,大家對建黨初期到新時代黨的精神譜係有了更加深刻認識。結合近期讀書群的委員導讀和發言,常信民希望大家繼續把讀書群這個“第二課堂”用好。

“我們要把這次學習成果內化於心,外化于行,轉化為建言咨政、凝聚共識的履職行動。”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劉家強的“點睛”之言,引發委員們的強烈共鳴。穿越歷史長河,委員們從黨的奮鬥歷程中再次汲取到奮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