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遠端協商會建議打通多式聯運“最後一公里”

發佈時間: 2021-06-17 12:11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盧佳靜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中國網訊  全國政協11日在京召開“推進多式聯運高品質發展”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會,11位政協委員和特邀代表在全國政協機關和湖北、重慶、青島4個會場以及通過手機視頻連線方式發言。

6月11日,全國政協在北京召開“推進多式聯運高品質發展”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強調,要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發展多式聯運的重要部署,堅持立足國情實際與借鑒國際經驗相統一、整體協同推進與重點領域突破相統一、加強頂層設計與鼓勵基層探索相統一,因勢利導、穩中求進,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由相對獨立發展轉向一體化融合發展,建設交通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4月,全國政協副主席、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帶隊到湖北開展專題調研,了解多式聯運項目開展情況。楊傳堂指出,必須清醒看到,對比國際先進水準,我國多式聯運發展總體仍處於初級階段,運輸方式銜接不暢,樞紐場站“連而不暢、鄰而不接”,運輸組織斷鏈、“最先一公里”“最後一公里”等現象仍然存在。

制定多式聯運法 強化運輸方式相互銜接

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李智勇總結了十三屆以來相關提案、網路議政所反映問題的建議:

一是建立由國務院領導同志牽頭,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集團等部門參加的國家層面的多式聯運發展協調機制。

二是研究制定多式聯運法,強化不同運輸方式間法規制度的相互銜接與協調,明確多式聯運經營各參與方的法律關係、法律責任、權利義務、保險理賠等事項。

三是制定修訂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標準規則,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不同運輸方式貨品管理的互認體系,儘快形成適應多式聯運一體化運作的貨物品名、品類劃分等規則體系。研究制定多式聯運運單格式,推動多式聯運“一單制”發展。

四是推進全國多式聯運公共資訊系統建設,推動鐵路、公路、水運、航空以及海關、市場監管等資訊交互共用,構建形成以政府公共資訊服務為基礎、企業間互聯應用為主體的多式聯運資訊服務體系。

加強協調規劃 解決鐵路專用線“腸梗阻”

湖北分會場的全國政協委員、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高宗余認為,鐵路專用線是打通末端微迴圈、暢通多式聯運“最後一公里”的重要基礎。當前鐵路專用線“腸梗阻”問題突出,集中反映在“接不上”“建不了”“用不起”三個方面。

對此,高宗余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在省級或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成立多式聯運管理協調機構,從多式聯運全鏈條角度,統籌區域內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廊等各種交通方式,形成“宜鐵則鐵、宜公則公、宜水則水、宜空則空、宜管則管”的多式聯運發展格局。

二是推進鐵路專用線規劃。加強鐵路專用線規劃整體性,在産業佈局規劃中重視專用線建設規劃,並協調與國家幹線鐵路、市域(郊)鐵路的通道關係,有條件地方可探索開展鐵路專用線網路化運營實踐。

三是創新聯運交接技術。在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同時,加強多式聯運交接技術創新,推動鐵路深入港口碼頭前沿和內陸物流園區陸地港化,促進運輸方式現代化改造升級。

打造多式聯運“智慧大腦” 加強資訊互聯互通

“多式聯運是一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解決結構性矛盾的綜合貨物運輸方式,是我國物流供給側改革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通信方向首席教授鐘章隊表示,網路化、資訊化和智慧化是多式聯運體系的靈魂和關鍵。

鐘章隊建議,建設一張資訊通信網路和兩級(國家級和省級或行業級)“多式聯運一站式樞紐資訊平臺”,打造多式聯運“智慧大腦”,疊加地方特色服務,實現標準業務與特色業務協同發展。大力推進公路、水運、鐵路、航空開展數據交換工作,促進車、船、貨、園區、承運主體等資訊共用和高效接入,提供“一站式”、綜合性資訊服務。以全程資訊化為面,以作業場所智慧化為點,綜合應用雲計算、車聯網、船聯網、衛星定位等先進技術,優化運輸線路,建立對運輸全過程的動態跟蹤、貨物狀態監測,實現貨物運輸可查詢、可跟蹤、可追溯,提高全程數字化、透明化、智慧化、現代化水準。

“利用數字技術提高供應鏈管理水準,增強各參與方協同,提升多式聯運效率。”會上手機視頻連線了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萬霖。萬霖表示,實現多種運輸方式、多個操作主體間低成本快速轉換,需要供應鏈組織者站在全局高度規劃、調度、管理整個物流網路運作。處理繁雜業務場景和海量資訊,數字化技術是必然選擇。建議有關部門制定政策鼓勵供應鏈鏈主企業牽頭上下游,加強資訊互聯互通,促進全供應鏈協同一致。

暢通海鐵多式聯運通道 加快境外物流中心建設

去年8月,沿黃九省(區)省會和膠東經濟圈5市在青島共同發起東西互濟、陸海聯動合作倡議,力求暢通海鐵多式聯運大通道,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對標新發展格局需要,還存在一些短板。青島分會場的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青島市政協主席楊軍表示,沿黃地區鐵路貨運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班列集結中心與配套物流園區建設滯後,沿海港口與鐵路銜接不緊密,海關監管場所與綜合貨運樞紐銜接有待加強。

楊軍建議,一是由國家層面統籌黃河經濟帶發展,研究制定統一的海鐵聯運發展專項規劃或行動方案,建立聯合協調工作機制,統籌協調東部港口與中西部物流樞紐佈局與運力安排,加快國內國際海鐵運輸標準規範銜接與整合。二是加快推進東部沿海疏港鐵路改造,完善班列集結中心及配套物流園區建設,探索高速貨運鐵路建設。重點推進沿黃地區內陸無水港佈局和鐵路無軌站建設。加快完善海鐵聯運海關監管中心功能。統籌歐亞班列線路安排,加快境外物流中心建設。三是重點發揮好港口龍頭作用和鐵路骨幹作用,創新鐵路組織模式,大力發展管內小運轉班列。加大財政支援力度,吸引更多港口貨源有序向鐵路轉移。四是組織開展國家海鐵聯運過境運輸試點。依託上合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開展過境班列運輸試點,進一步完善海鐵聯運過境運輸機制,統籌沿黃政、關、港、站、企業務流程,加快“一單制”改革。

構建國際貿易物流資訊平臺 支援實體平臺創新業務

重慶分會場的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王濟光表示,提升多式聯運的運營組織效率是暢通雙迴圈國際貿易大通道的基礎性工作。建議構建國際貿易物流資訊平臺,支援實體平臺創新發展業務,形成通道物流貿易大數據,為企業開展多式聯運業務提供便利化服務。推動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覆蓋國家以及國內相關省區市共建鐵公水空及物流企業數據于一體的資訊平臺,並連結鐵海(海運)集裝箱追蹤數據端口,實現數據資源共用。加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建成跨區域、跨部門、跨企業的交易、監管、物流等數據的交換平臺。聯通政府相關部門、口岸監管場所、物流園區、物流企業等相關機構的資訊數據,為政務服務、實時監管、資訊共用提供支撐。

(中國網記者 盧佳靜)

推薦閱讀:農工黨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總結表彰大會在京召開 陳竺講話何維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