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省份接連降落戶門檻 除增加人口還有這些原因

發佈時間: 2021-06-16 07:01 | 來源: 第一財經 | 作者: 周芳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湖北、安徽、河南、四川等中西部省份接連降低落戶門檻,以應對少子化、老齡化問題,增加人口總量,改善人口結構。

湖北省發改委近日印發《2021年全省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工作要點》(下稱《工作要點》),指出要深度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取消除武漢市外全省其他地區落戶限制,進一步降低武漢市落戶門檻,實行省內戶口遷移一地辦結機制。

人口專家指出,各地不僅要靠人口總量的數量優勢來支撐,更重要的是,要靠人口素質的品質優勢來夯實經濟發展的基礎。

湖北及時調整落戶政策

為了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湖北提出,全面取消不合理落戶限制,實行基本條件準入制度。

《工作要點》稱,要深度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以城市存量農業轉移人口為重點,全面取消不合理落戶限制,實行基本條件準入制度。取消除武漢市外全省其他地區落戶限制,進一步降低武漢市落戶門檻,實行省內戶口遷移一地辦結機制。

今年3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要繼續降低落戶門檻,實現“願落盡落”。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推動穩定就業居住的農業轉移人口有序落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確保外地與本地的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標準一視同仁;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I型大城市,落戶條件要全面放寬。

人口專家、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即將全面實施的三孩生育政策,湖北通過降低落戶門檻的方式增加人口總量,改善人口結構,保持人力資本稟賦優勢,具有一定積極意義。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湖北七普數據發現,該省十年人口增加514830人,增長0.90%,年平均增長率僅為0.09%。而老齡化程度卻在持續加深,60歲及以上人口為1179.50萬人,佔20.42%(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842.43萬人,佔14.59%),10年來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6.49個百分點。此外,湖北省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632.04萬人,佔62.89%,居住在城鎮的人口比重低於全國水準(63.89%)。

董玉整認為,七普的系列數據揭示了湖北調整落戶政策顯得迫切又及時,接下來還要看兩點:一是落實得是否徹底,是否全面,是否積極有效,能否符合甚至超出預期;二是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是否有創新,是否賦予這些政策以豐富的內容和多彩的形式。

武漢需繼續釋放人才紅利

與此同時,湖北七普數據還顯示,全省17個市州、直管市、神農架林區中,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人的只有1個,即武漢。武漢市常住人口增加 254.11萬人,位居全省第一,該市常住人口為1232.65萬人,佔湖北省總人口的21.34%。

為繼續做大做強武漢,《工作要點》進一步降低了武漢市落戶門檻:推動武漢市全面落實取消進城就業和居住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入城鎮的人口等重點群體落戶限制條件,改進積分落戶辦法,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董玉整指出,湖北舉全省之力繼續做大做強武漢,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是一個系統工程。從人口政策來看,不僅要靠人口總量的數量優勢來支撐,更重要的是要靠人口素質的品質優勢來夯實基礎。

“作為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武漢對人口總量的要求、對於人口素質的要求,內容會更多,條件會更嚴格。”董玉整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定的人口數量是基礎,但更重要的是人口素質和人才層次,是人口、人才與地區發展的適應性和關聯度。

“比如,一個地區要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它所需要的不會是初中畢業以下的人口,而是需要本科畢業、研究生畢業的專業人才。”董玉整説,增加的人口、引進的人才,應該是推動實現高品質發展的現實力量和未來保證。

武漢七普數據顯示,10年間,武漢市常住人口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25191人上升到33867人,提高了8.68個百分點,僅次於北京(41980人)、上海(33872人),高於深圳(28849人)、廣州(27277人)。

“這為武漢實現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歷史性轉變,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了現實的、堅實的基礎。”董玉整認為,武漢要發揮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和帶頭作用,需要繼續釋放人才紅利,堅持數量與素質的統一,構建人口均衡型社會,從而更好地助力湖北實現“一主兩翼,全域協同”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中西部人才爭奪仍在深化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在中西部地區,湖北並不是第一個開放除省會外落戶政策的省份。

2016年,四川省發佈的《關於加強和規範人口登記管理工作的通知》就提出,各地要在2016年底前,細化和出臺本地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及相關配套措施,落實全省除成都市外全面放開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的要求,確保進城落戶“零門檻”、公共服務同保障。

2017年,安徽省也發佈了《關於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到全面放開除合肥以外其他所有城市落戶限制,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有序啟動縣改市、縣改區工作。同時,鼓勵合肥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已在合肥城區落戶的農業轉移人口,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等,均可以申請落戶。

去年,河南省發佈的《2020年河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中亦提出,要全面取消除鄭州市中心城區之外的其他市縣和省轄市落戶限制,爭取全年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200萬人左右。

“這説明各地都把人口問題作為實現發展戰略的基礎性問題給予高度重視,並採取切實行動加以落實。”董玉整指出,各地逐漸意識到,要發展經濟不能只關注經濟指標,更要給予關注的是“人的指標、每人平均的指標以及人的綜合素質的提高”。

與此同時,“針對少子化、老齡化,同時疊加城鎮化、資訊化的社會發展新特徵,各地都有了緊迫感,都出現關於人口問題的積極焦慮,正向緊張,都在採取措施,吸納人口、吸引人才,努力保持並努力拓展當地的人力資本稟賦優勢,為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資本保障。”董玉整説,現在各地都出臺了新的落戶政策,可謂“出門俱是看花人”,但真正有價值的、能出彩的,就看誰真正立在“新春”,而不是等待、遲疑、丟失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