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科技創新需求從來沒有這麼強烈,尤其是對科技創新的認識從黨中央到老百姓從未有過的高度一致。前段時間,袁隆平院士去世,看到大家對他的悼念,我很受啟發——科學家和科技創新對我們太重要了,如果沒有創新,很多工作都跟不上時代的節奏。
很榮幸,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了兩件事——嫦娥五號和火星探測,這兩件事都是創新。
嫦娥五號這種方式,美國和前蘇聯都未用過。我們用了美國不到1/10的錢完成了這個任務。而且在月球採樣返回的同時,把載人登月的技術也進行了驗證,一舉兩得。本來預計拿回2公斤月壤,但最後拿回來7公斤;而俄羅斯5次才拿回370多克。這意味著我們花了不多的錢辦了很多事情。
火星探測也是這樣,原本我們是要按照傳統的辦法繞一繞再落下去,但是後來印度走在我們的前面,給我們的壓力很大。於是,我們決定乾脆“所有”弄。這樣風險很大,特別是假如失敗影響會很大。但我們頂住了壓力,敢於擔當。當時如果往後退,不願意承擔更多的風險,恐怕要花多幾倍的錢。
如今,國家的工程科學大步流星走向世界,跟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已沒有太大差距,比如高鐵、航太、船舶等。在抗疫過程中我們也體會到了科技的力量,鐘南山院士、王辰院士、李蘭娟院士、張伯禮院士等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西元13世紀以前中國的科技遠遠走在西方的前列,為現代工業技術在歐洲誕生創造了條件;後面幾百年落伍了。這些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科技發展和工程科技發展奠定了雄厚基礎,關鍵是對人民生活和國防強大起了決定性作用,我們要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