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國共産黨簡史》中“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和曲折發展”一章,感觸最深的一點是,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都是寶貴財富。這一章講述的是自1956年黨的八大勝利召開至1976年“文革”結束期間,我們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艱難探索的歷史。時間跨度20年,為全書十章中時間跨度最長的一章,講述的重大歷史事件比較多。全文緊緊圍繞“探索”“曲折”“發展”三個關鍵詞展開闡述,許多內容的表述富有新意,讀後深受教育和啟發。
在一個人口眾多、一窮二白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執政後面臨的嶄新課題。剛開始基本是學習蘇聯的經驗,但經過實踐,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很快察覺到蘇聯模式的缺陷,認識到中國不能完全照搬他們的做法,必須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書中列舉大量史實,講述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帶領全國人民所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艱辛探索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思想理論建設上,《論十大關係》、黨的八大政治報告和《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論著,初步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一系列具有長遠重要意義的指導方針,取得了一些獨創性的理論成果。工業建設高速增長、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交通運輸業長足發展,農田水利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科學技術發展成就顯著、獨立研製出“兩彈一星”,教育衛生事業成就可觀,優秀文藝作品大量涌現,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建設邁出較大步伐,培養了一大批治黨治國治軍和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專門人才。書中還濃墨重彩地講述了在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大量先進典型和英雄模範人物,高度評價這期間形成的“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雷鋒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為“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時代精神。”同時,由於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經驗不多,黨的領導對形勢的分析和對國情的認識有主觀主義偏差,在所有制問題上急於求純和在經濟建設上急於求成,發生了“反右派鬥爭”嚴重擴大化、“大躍進”、刮“一平二調”的“共産風”“反右傾”鬥爭中斷糾“左”的進程等失誤,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了嚴重損失。特別是持續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各族人民遭受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時間最長、範圍最廣、損失最大的挫折,留下了極其慘痛的教訓。
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都是寶貴財富,沒有改革開放前的艱辛探索,就不會有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性成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將工作重點由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到以發展生産力、建設四個現代化為中心,受到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擁護。為什麼?就是因為有文化大革命作比較。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講話時指出:“如果沒有1978年我們黨果斷決定實行改革開放,並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把握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社會主義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臨嚴重危機,就可能遇到像蘇聯、東歐國家那樣的亡黨亡國危機。同時,如果沒有1949年建立新中國並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改革開放也很難順利推進。”
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勇於不斷自我革新,是我們黨永葆強大生機活力的重要原因。把教訓變成財富是有條件的,就是要善於總結和吸取教訓。我們黨的一大特點和優勢是能夠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的錯誤,從挫折中奮起,不斷自我革新和完善。正因為重視歷史,善於借鑒和運用經驗與教訓兩筆財富,從而深刻把握歷史發展規律,我們黨和人民的事業才能不斷破浪前進。毛澤東開創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創造的思想建黨、政治建軍以及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等一整套思想理論成果,都是深刻總結中國革命、建設偉大鬥爭實踐經驗和教訓的結晶。1987年5月,鄧小平在會見荷蘭首相呂貝爾斯時介紹了中國共産黨的歷史,並解釋:“我為什麼講這個歷史?因為我們現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在總結了成功時期的經驗、失敗時期的經驗和遭受挫折時期的經驗後制定的。歷史上成功的經驗是寶貴財富,錯誤的經驗、失敗的經驗也是寶貴財富。”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黨正是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也是在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已經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發展的康莊大道,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堅定不移走下去。
現在,我們站在了新的起點上,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不斷改革創新、大膽探索,同時也需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用好經驗和教訓兩種財富。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開拓進取、艱苦奮鬥,一定能夠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創造出更多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作者係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