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海委員呼籲:保護非遺傳承技藝也是助力鄉村振興

發佈時間: 2021-05-24 10:11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張原 李寧馨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産業支援、鄉村就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舉措。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以下簡稱非遺)傳承技藝是推動鄉村産業發展和解決鄉村就業的重要手段之一。”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天津市委會主委李文海一段時間以來帶領調研組圍繞鄉村振興相關課題進行了深入調研。他認為,保護非遺傳承技藝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

調研中發現,目前我國在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李文海告訴記者,國家相繼出臺了一些支援非遺産業和非遺匠人的政策,如2018年7月,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鄉村振興局發佈了《關於支援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通知》,但在非遺項目以及非遺傳承人的認定上,沒有統一標準。國家缺乏一個相對獨立、相對完善的非遺管理機構。且鄉村地方文化有局限性,相對閉塞,産品設計脫離市場,專業人才匱乏。《通知》中提到的要加大電商平臺和相關博覽會的線上線下銷售平臺,而非遺傳承技藝銷售渠道相對單一,行銷支撐體系薄弱,面對網際網路行銷發達的國內市場,沒有搭建系統的銷售平臺。

為此,李文海建議國家要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予以政策和資金支援。同時,要為非遺的傳統和現代找到一個融合點,打破鄉村文化壁壘,並注重非遺的“活態”傳承,為鄉村振興賦能。

“商務部、農業農村部可從傳統工藝振興名錄中,遴選出一批具有特色、技藝精湛、影響廣泛、價值較高的非遺産品或項目,納入重點保護範疇,為打造我國非遺産業品牌項目,推動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援。”李文海還建議財政部和人社部加大對非遺傳承人的扶持力度,為已經被國家認定的非遺項目給予專項補貼資金,確保資金流向及時到位,切實保證補貼資金能服務於非遺匠人,併為已經被國家認定的非遺傳承人授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稱號,進一步激勵非遺傳承人的創作熱情,使非遺匠人真正能夠為鄉村非遺産業拓寬傳承渠道,帶動産業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化,助力鄉村振興。

如何打破鄉村文化壁壘?李文海認為,商務部和國家鄉村振興局可探索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為地方非遺産業發展提供商業模式指導,服務運營對接,産業精英人才培訓等支援,同時開展豐富多樣的培訓班,創新與匠人的合作方式和非遺産品的運營模式,與非遺匠人建立精準運營、數據管理等領域的合作關係,將傳統工藝和青年設計力相結合,把傳統的匠人和非遺技藝帶進現代生活,走進研究機構以及高校,使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傳統技藝,同時,對非遺産品進行研發,設計出更符合年輕人喜好的産品,推向更廣泛的受眾群體。

非遺的“活態”傳承至關重要,李文海建議,要建設國家級數字化服務平臺,整合全國各地非遺産品上中下游産業鏈,一方面為貧困地區的具備高技能的匠人提供精準運營服務、數據管理支撐、智慧財産權保護、學習培訓服務等,促進非遺技藝傳承與創新;另一方面可為線上電子商務、帶貨直播、自媒體運營等渠道,以及政府、媒體、高校等提供與非遺相關的産品和內容,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