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談中歐關係

發佈時間: 2021-05-11 09:42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崔呂萍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中歐作為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總是要合作的,不應對中歐未來合作喪失信心。中歐自1975年建交以來,雙邊關係可以説不乏挑戰,一路坎坎坷坷,但最終還是邁過一道道障礙,一步步發展到今天……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大國博弈等多種因素影響,國際形勢日趨嚴峻複雜。圍繞近期各方關注的話題,5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通過視頻方式接受了人民政協報的專訪。

“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解,我講個‘説來話長’的故事”

記者:作為一位從20世紀80年代初就從事外交工作的“老外交”,您能否結合個人經歷、故事,談談您所理解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張明:我國的外交工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外交70多年,在幾代領導人親自指揮下,我們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把握時代脈搏,不斷推動理論和實踐創新,經受住了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牢牢把握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深刻思考人類前途命運,明確提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開創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為解決“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等時代難題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引領了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潮流。

我從20世紀80年代初加入了外交隊伍,到現在已接近40年。在擔任駐歐盟大使之前,我曾在中東、非洲等一些國家工作過,也在外交部負責過相關地區的對外工作。我不敢説我是一名“老外交”,對於70多年的新中國外交來説,我自認為還是一個後來者。在我心目中有很多老一代的前輩,是他們的言傳身教、他們留下的傳統和精神,一直在鼓舞指導著我的工作。我個人的外交經歷大概與國家的改革開放與快速發展同期同向同行,對中國外交事業取得的非凡成就當然也感觸良多。

説到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解,這是個宏大的話題,我講個“説來話長”的故事:我于2006年至2009年出使肯亞,其間曾與肯亞政府和中國路橋公司一起努力推動了一件事,就是重建一條適應今天肯亞乃至整個東非地區發展需要的東非鐵路。7年後,2014年5月,李克強總理訪問肯亞期間,與肯亞總統肯雅塔簽署了修建這條鐵路的協議。我作為代表團成員見證了這一時刻;10年後,2017年6月,也就是我轉任駐歐盟使團團長前不久,我有幸陪同習近平主席特使、國務委員王勇同志再赴肯亞,出席這條鐵路即蒙巴薩-內羅畢段工程的竣工通車典禮。可以説,我見證並參與了這條現代化標軌鐵路從一個想法變成現實的全過程,也現場感受了肯亞人民對這條鐵路通車的欣喜和期待,我本人也因之榮幸地獲得一枚由肯亞總統頒發的勳章。從一個想法到一條鋼鐵運輸線通車,十年磨一劍,體現出由毛主席、周總理親手開拓的中非友誼自20世紀50年代起步以來不斷邁出堅實步伐,道路越走越寬;體現出“一帶一路”倡議呼應了非洲人民求發展願望,為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發展利益;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成就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提供了新的選擇;同樣也體現出中國企業經過幾十年“走出去”發展歷練,具備了開闊的國際視野、一流的技術水準和運營能力,已經成為互利共贏合作發展的生力軍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者。在我2009年離任後至今,我國先後向肯亞派遣了6位大使,歷任大使都本著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信念,一茬接著一茬幹,堅持不懈地推動該鐵路工程項目進展和竣工段的運營,這體現的是中國外交和中國外交人的優良傳統作風。現任駐肯亞大使周平劍同志告訴我,即使在疫情形勢下,蒙內鐵路運營狀況仍然很好,客運一票難求,去年貨運量逆勢上升,增長10.8%,達到460萬噸。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我們當年測算的運營盈虧線,僅用3年時間就達到這個水準,相當了不起。

當前,中國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也被賦予更多的嶄新內涵。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説,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要展現更多責任擔當。今天的中國,已成為推進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重要維護者和貢獻者。我們將順應歷史潮流,全力應對嚴峻挑戰,發揮中國外交應有的作用,服務國家的發展,服務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願望的事業,同時與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走向共同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通過對歐洲和中歐關係的近距離觀察,做好調查、研究、思考和建言

記者:您身在海外,身兼政協委員和大使兩個身份,能否和讀者們分享您的履職故事和體會?

張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協委員要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全面增強履職本領。由於外交工作的特點,我這些年在海外工作,履職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幾年來,我和我的同事們努力加強對歐外交工作,廣泛同歐盟機構、成員國以及各界人士進行接觸,宣介中國的立場政策主張,促進中歐合作,為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應有之力。同時,我也利用身在歐洲的便利,通過對歐洲和中歐關係的近距離觀察,做一些調查、研究和思考,為我國深化對外交流合作、服務國內地方發展建言獻策。比如,歐盟在地理標誌保護方面起步早,形成了一整套比較完備的保護體系。今年3月又適逢《中歐地理標誌協定》正式生效。今年由於疫情,沒能回國參加兩會,但我還是準備了一些提案,其中有一件就是關於完善中國地理標誌體系建設的提案,希望以此推動中歐這一協定走深走實,進一步促進中歐經貿合作,推動我們國家的高品質發展。近期我們還圍繞這一提案,協助國內地方對歐洲加強中國地理標誌産品推介,幫助地方和企業利用好這份協定,推動更多中國地理標誌産品打開歐盟市場,也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做一點兒實事。

政協委員講好中國故事具有顯著優勢

記者:作為對外友好界委員,請問您如何看待政協在促進中國與外部世界交流、溝通、理解中的作用?

張明:開展同世界友好國家和團體的交往,增進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是人民政協自成立以來的優良傳統。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政協的對外交往活動日益活躍,既有高層往來,配合國家總體外交,又有多層次專業性交流,擴大交往領域和影響。目前,全國政協已與157個國家的337個組織和機構以及15個國際和地區組織開展了友好交往。全國政協領導下的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同歐盟經濟社會委員會通過中歐圓桌會議機制保持著經常性交流溝通與合作。政協委員來自五湖四海、社會各界,在廣交深交海外朋友、講好中國故事、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認知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去年,雖然疫情阻礙了面對面交往,汪洋主席等全國政協領導人仍通過視頻方式與多個國家、國際組織領導人、負責人舉行了會晤。這些交往增進了中外理解互信,也為推動世界各國攜手抗擊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是全國政協對外友好界的委員,同界別的委員們都具有豐富的對外交往經驗,一些同事還長期從事對歐工作,他們對我在前方做好對歐外交工作也提供了很多的幫助。近幾年,駐歐盟使團先後邀請了多位政協委員參加歐洲的論壇、研討會等活動,他們為中歐之間增信釋疑貢獻了力量,我也願借此機會對他們表示感謝。同時,我也期待政協各界別委員同事們能充分發揮他們豐富的經驗和專業背景,更多地對外交流溝通,在講好中國大事小情、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增進國際社會理解方面發揮應有的重要作用。

要從戰略高度把握中歐關係發展的大方向和主基調

記者:2020年中歐經貿合作可圈可點,但近期中歐關係也出現了一些摩擦。您認為在當前背景下,中歐經貿合作有怎樣的發展空間?

張明:過去的2020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儘管疫情肆虐,但中歐關係取得許多令人矚目的成果。雙方成功舉行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德歐領導人會晤,共同建立了中歐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數字領域高層對話兩個新的高層對話機制。中歐如期實現完成投資協定談判目標,達成了一份平衡、高水準、互利共贏的投資協定,《中歐地理標誌協定》正式簽署,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了貢獻。

今年3月,歐盟以所謂新疆人權問題為藉口,基於謊言和虛假資訊,對中國有關個人和實體實施單邊制裁。這一錯誤行徑産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也給中歐關係造成了損害。我們對此堅決反對,並果斷地採取了反制措施。

歐盟做出這樣的錯誤決定,有著國際和歐盟層面的複雜背景。兩年前,歐盟出臺對華政策文件,給中國戴上了“夥伴、競爭者、制度性對手”三頂帽子。在此之後,歐盟的各項配套措施在逐步落地。單就經貿領域而言,歐盟推出了外資安全審查機制、5G網路安全工具箱,發佈了補貼白皮書、貿易政策新文件,還在加快推動供應鏈盡職調查、“國際採購工具”等立法以及新的企業並購規則。近日,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發佈了《歐盟營商環境報告》,反映了許多中國企業對歐方保護主義抬頭、營商環境退步的不滿和擔憂。在這裡,我也接觸了歐盟中國商會和不少在歐中資企業,他們也深有同感。

儘管當前雙方存在一些摩擦和分歧,但我認為,正如險灘和礁石阻擋不了奔騰入海的河流,中歐作為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總是要合作的,不應對中歐未來合作喪失信心。中歐自1975年建交以來,雙邊關係可以説不乏挑戰,一路坎坎坷坷,但最終還是邁過一道道障礙,一步步發展到今天。正所謂只有合作,才能共贏。去年儘管受到疫情的不利影響,中歐雙邊貿易仍然逆勢上揚,中國首次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再次證明了中歐合作是有韌性的,是符合雙方長遠和根本利益的。

關鍵在於,要從戰略高度把握中歐關係發展的大方向和主基調,相互尊重,排除干擾,尤其不應囿于雙方政治體制的差異人為阻礙合作,甚至製造地緣政治層面的對立。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抓住疫後經濟復蘇、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綠色和數字轉型等合作新領域、新機遇,擴大共同利益,緩解摩擦分歧,確保中歐關係行穩致遠,這對雙方人民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