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目前國內全民健身活動存在著體育資源發展不平衡、體育組織自身發展不足、宣傳導向性不夠等問題。對此,民盟中央提出《關於加快構建全民健身發展多方路徑的提案》,建議構建政府、社會、市場三方聯動治理格局,加強統籌整合,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
提案摘編
長期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站在實現民族復興、增進人民福祉的高度,大力推行健康中國建設和體育強國建設,開啟健康中國建設新局面,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不斷夯實健康之基。然而,我國目前在全民健身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區域體育資源發展存在不平衡現象,政府相關部門全面統籌不足。經濟發達、稅收充盈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地區在政策傾向、體育資金投入、群眾體育活動空間資源上存在明顯差異。
二是地方群眾身邊的體育賽事資源,管理和運作主體單一,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各自為政”,溝通交流不暢。大多數體育賽事由政府機構牽頭、社會機構配合完成,政府對自發性社會組織舉辦體育賽事的支援力度有限。
三是基層體育組織自身發展不足,科學有效組織普通群眾開展多種形式健身活動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公眾參與體育活動的規則意識淡薄。
四是新聞媒體在宣傳群眾身邊的體育文化時,導向性不足。以廣場舞為例,媒體只關注少數地區廣場舞引起的鄰里矛盾,但是大部分地區對廣場舞持歡迎態度,能夠和諧共處,媒體卻鮮有報道。
為此,民盟中央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議。第一,將公共體育服務績效評價機制引入政府行政成績考核。針對體育資源供給不足和不平等的問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構建政府、社會、市場三方聯動治理格局,加強統籌整合,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建議相關部門引入公共體育服務績效評價機制,構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促進政府為主導的體育資源供給更平衡,促進社會資源分配更和諧,群眾享有政府提供的體育資源更充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包括社區體育空間面積、國民體質監測點佈局、公共體育服務指導人員人數、社區早/晚鍛鍊活動人數、年度體育組織活動次數、年度體育組織培訓人數等。
第二,加大政策支援力度,改變地方群眾身邊體育賽事的管理和運作主體單一現狀。加大政策支援力度,調動社會資源積極參與全民健身事業,促進社會資源和政府資源多方市場融合。堅持“以人為本”,以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價值取向,提升群眾參與體育賽事的積極性和幸福感。將體育賽事的場景和內容融入城市生活,根據城市的資源條件,政府部門和民間組織加強交流溝通,選擇適宜的體育賽事活動,不斷衍生更加完善的體育賽事産業鏈。制定科學的合作制衡機制,避免體育賽事淪為商業包裝的手段,在城市文化特色體現上將賽事經濟融入到城市轉型升級、城市意象再造戰略。
第三,建設基層體育組織服務人員培養體系,構建基層體育專業指導人才培養良性迴圈機制。加強基層體育組織的建設,倡導學校和社區合作,推動基層體育指導人才培養機制,形成基層體育服務人才良性迴圈。學校結合社區基層需求調整教學大綱,培養基層需要的體育服務人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學校和基層社區聯手,發展“定點人才培養”,倡導人才培養“供需結合”,提高基層體育服務人員的數量和品質。增加體育相關知識科普力度,構建基層體育專業指導人才培養良性迴圈機制,完善基層體育組織自身結構發展。
第四,加強新聞媒體的積極正向引導,講好群眾身邊的體育文化故事。加強普及體育法制建設理念,政府完善體育消費政策,規範相關機構體育文化新聞傳播的導向性,推動政府、社區、民間組織的溝通聯動。探索“公共空間”“社區營造”“居民自主委員會”等多種聯合管理模式,共同推進我國全民健身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