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船上一撒網,或者往湖裏一鑽,準能抓上魚,有草魚、鱖魚……”日前,江西省新建區南磯山鄉漁民陳保護憶起30年前在鄱陽湖的捕魚時光咧開嘴笑了,“那時吃魚不用刻意準備,啥時想吃都行。”
但近年來,鄱陽湖裏的魚越來越少,漁民只好採取電魚或炸魚的方式,“電線一下水,‘魚子魚孫’一起死。”這嚴重破壞了鄱陽湖的生態系統。
“必須全面禁漁!”
這幾年,江西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引導漁民轉産轉業,護好“一湖清水”。去年,陳保護把家裏的房子改成農家樂,如今靠接待觀鳥、看湖的遊客,年收入超過5萬元。“現在家裏的主要收入就指望它了。”他説。
從“賣魚”轉向“賣景”。“捕魚者説”見證著江西省政協持續助推生態文明建設的履職印跡。
■ 提出“金點子”
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但“天生麗質”並不代表“終生美麗”。“美麗”還需守護。從哪下手?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佔全省流域面積97.2%、長江流域面積9%;它既是江西生態環境的“晴雨錶”,也是檢驗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試金石”。
抓住了鄱陽湖的保護,就抓住了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牛鼻子”;抓好了鄱陽湖的保護利用,就為全國貢獻了“江西力量”。“必須‘一戰到底’!”2018年1月,換屆後的首次省政協主席會議將“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難點問題破解對策”列為當年的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課題,圍繞“鄱陽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重點難點問題破解對策”開展調研協商。
“這個題,以前做過。”
“下足苦功夫、真功夫、巧功夫,老話深談新談必出新意。”省政協主席姚增科給課題組吃下了“定心丸”。
組建“政協+政府部門+專家”的調研組。
“全家總動員”:在省政協主席會議領導下,主課題交由副主席劉衛平牽頭,人資環委具體辦;6個子課題交由6位副主席分別率6個專委會、6個民主黨派省委會承辦。
下足“繡花功”:採取“八必看、八必訪、五必談”實地調研;前後歷時7個多月,明察暗訪30個鄉鎮60余個村,訪談近1000人,發放調查問卷300余份……“就是要以高於博士論文的水準做課題。”課題組的同志説。最後提交給省委省政府的建議案足足改了112稿。
建議案提出:儘快出臺我省污水管網建設分類指導性標準,把污水管網覆蓋率、污水收集率、處理率等指標,納入鄱陽湖生態環境保護考核體系;農業、漁政、民政、財政等職能部門,要出臺相關政策,解決好漁民“上岸”後的生計問題等4方面問題、30條對策、10點啟示。
省委書記劉奇、省長易煉紅等8位省領導迅速批示:“‘報告’指出的問題,提出的對策和啟示,對我們深入開展整治工作,很有幫助,我們要認真研究吸收採納……”此後,省委書記、省長又在多個場合充分肯定該建議案。
職能部門及時跟進:省生態環境廳認真組織學習《建議案》,開展“清磷”專項整治行動;省水利廳積極採納建議案意見,以鄱陽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為重點,開展“清河行動”……
經多方努力,2019年,鄱陽湖水質下降趨勢得到遏制,全湖總磷濃度為0.069mg/L,同比下降15.9%。
只守護綠水青山,也只是“捧著金飯碗要飯吃”,還必須把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咋辦?
■ 種上“綠色銀行”
江西森林覆蓋率63.1%,位居全國第二。但林業大而不強、林質效益低下,是制約全省林業高品質發展的“攔路虎”。
“虎口拔牙!”2020年,省政協把“提升林質林相,推進林業強省建設”作為重點協商課題,交由劉衛平牽頭,人資環委承辦。
“踏”出真問題:“穿羊腸小道,踏泥濘山路。”人資環委副主任郭家憶起去年5月至6月調研時的情景,當時調研組走遍了全省50餘地的重點林場、苗木種植基地、森林公園、林業企業調研。“摸清了情況,找準了問題,真值!”參與調研的人資環委專職副主任金秋平説。
商出“好辦法”:“白天調研座談,晚上匯總分析。”參與調研的人資環委辦公室幹部任升軍説,“這樣的會經常開,有時晚上12點還感覺沒談過癮呢。”調研組先後與市縣部門負責同志、鄉村幹部、林場廠長、護林員等100余人座談交流50余次。
……
“開展股份合作、聯合經營,實現資源變資本、資本變資金、林農變股東,‘保底+分紅’獲收益。”
“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實現‘活樹變活錢、葉子變票子、青山變銀山’。”
……
在去年10月20日召開的對口協商會上,省政協委員吳代赦、常青,專家何齊發紛紛建議。
“一定把大家的‘金點子’吸納到全省林業科技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去;一定讓‘好建議’變成‘好政策’。”在對口協商會上,省林業局負責人説。
■ “賣景”的“升級版”
如果説賣魚賣樹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初級版”,那“賣景”則是它的“升級版”。
2019年初,省政協將“我省11個5A級景區影響力提升”列為當年的專題協商課題,交由省政協副主席謝茹領銜,港澳臺僑和外事委承辦。2019年底,省委書記、省長等5位省委、省政府領導在呈報的調研報告上批示,要求省文旅廳對建議逐條分解,形成任務清單,納入重點工作推動,切實促進本省旅遊業高品質發展。
2020年2月20日,省文旅廳向各設區下發《關於學習應用省政協調研報告成果加快提升我省5A級旅遊景區發展水準的通知》,並跟進成果轉化情況。
2020年“五一”全省旅遊接待人數和總收入均居全國第一位。
既要“産業升級”,也要“延伸産業鏈”。2020年,省政協又將“康養旅遊篇”作為提升5A景區旅遊的“後半篇”文章,仍由謝茹領銜,港澳臺僑和外事委承辦。
從去年5月至今年2月,調研組赴省內省外調研,“光是大型的座談會、協商會,就開了20多場。”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辦公室主任毛流明説。
今年2月底向省委、省政府報送的《“旅遊+康養”:後疫情時代的必然剛需與對策建議》提出:探索建立“療休養”制度,激活消費新引擎;突出重點、優化佈局,全力打造2-3個集旅遊和療休養于一體的、有影響力的康養旅遊目的地等7條建議。
省委書記、省長等多位領導批示:“這份調研報告提出的觀點和建議有見地、合規律、切實際、能管用;省政府將適時進行研究,作出決策……”
“看,又來了一頭。”4月23日早上8點,太陽剛剛跳出水面,鄱陽湖的江豚就一頭接一頭騰出水面“冒泡”,“咔嚓、咔嚓……”遊客相機的快門聲響個不停。“今年的江豚數量比去年更多了!”湖區的巡護隊隊長蔣禮義説。江豚被看作是鄱陽湖生態體系健康與否的重要指示物,它數量的多少表明好壞程度。“引來了這麼多客人,今年的‘農家樂’肯定更‘火’!”陳保護笑得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