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現行標準下625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150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日前,四川省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向全省人民莊嚴宣告,四川省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絕對貧困全面消除,兌現了向全省人民的莊嚴承諾。
會上,四川達州市政協辦公室被表彰為“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沉甸甸的榮譽中飽含著達州市政協人為民履職的艱辛付出和與群眾結下的魚水深情。
“幫扶一根線,情為百姓牽”
“最近身體如何?送給你們養的小雞崽長的咋樣了啊?還有啥子問題需要幫你解決的沒得?”達州市政協研究室副主任杜韋保持著和結對幫扶戶張吉仁一家每個月探望一次,半個月一通電話的習慣。
“現在雖然都脫了貧,但是結對幫扶的工作不能拉下,這也是結對幫扶中形成的習慣,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杜韋説。
“入農戶,結窮戚。”自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達州市政協積極響應號召,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一名幹部幫扶一個貧困家庭。2015年,達州市政協在省政協“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活動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舉措,開展“企業幫村 委員幫戶”活動,號召全市政協系統2500余名政協委員和機關幹部職工走出機關、走向基層,與3016戶貧困家庭“結窮親”。
説一千道一萬,不如領導帶頭幹。市政協主席會成員帶頭定點聯繫幫扶8個貧困村,每月入村一次開展“現場辦公”,聽取村民意見建議、幫助協調解決問題、督導工程項目推進。
“隨後,我們繼續提升‘一對一’結對幫扶的層次,把292個委員企業與258個貧困村‘結對’,讓這些企業幫助貧困村發展産業、建設基礎設施、開展教育醫療救助等”,市政協副主席、“雙幫”活動領導小組組長張洪波表示。
據統計,自2015年活動開展以來,“一對一”絕對幫扶活動共興辦實事好事4976件,協調各類資金1.21億元。
“黨建火車頭,引領致富路”
2015年,達州市政協機關開始結對幫扶萬源市鐵礦鎮泥溪溝村時,該村黨支部情況是“無經費、無陣地、無組織生活”。市政協結對幫扶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導村黨支部換屆,重建村委班子。
“通過市政協機關黨委與村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村支兩委班子凝聚力增強了,村裏事務逐漸形成了‘幹部群眾一起幹’的局面。”時任達州政協機關黨委書記龍群星説。
除了政協機關結對幫扶中發揮“黨員”這個關鍵少數外,全市政協系統還探索“黨建+結對幫扶”“黨建+委員企業”等機制。
達州市政協委員谷方勇就是嘗到“黨建+委員企業”甜頭的人之一。谷方勇在自己的企業成立聯合黨支部,通過支部活動和豐富多彩的“企業沙龍”,企業發展的活力和凝聚力明顯增強。在園區聯合支部領導下,積極參與“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和“企業幫村 委員幫戶”活動,免費培訓返鄉農民工14000人次,幫助190個村建立電商服務站,幫助1200名貧困群眾實現增收。
“要把脫貧攻堅同黨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真正把黨組織建設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達州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鄧瑜華表示。
據悉,達州市政協在履職工作中積極探索“黨員+專家”“黨員+鄉友”等模式,黨建工作由機關延伸到委員企業,逐步擴大範圍,實現了黨的組織對所有黨員、黨的工作對所有委員“兩個全覆蓋”,進一步發揮了黨組織和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的中堅引領作用。
“群眾富不富,産業頂梁柱”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貧困戶送米送錢只是“輸血”,讓他們實現自身“造血”才是根本。
政協委員、委員企業和機關幹部把幫助貧困村和貧困戶發展産業作為“上策”,幫群眾發展養殖、種植業,幫他們掌握實用技術,實現增收致富。
委員與機關幹部根據自己的情況,幫助結對幫扶戶發展“微産業”,如捐贈雞苗、果樹、豬崽、蜜蜂等,幫助貧困戶發展一己之力可以發展的“家庭産業”。
發展微産業一方面可以幫助貧困戶增收,另一方面可以調動大家自主脫貧的積極性。
委員企業則結合貧困村實際,因地制宜,有針對性、選擇性地規劃扶貧産業項目,以“一村有一品,産品有其名”的基本思路,把産業的振興當做結對幫扶的根本任務。
活動中,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陳永福在其結對幫扶的萬源市石窩鎮番壩村,投資5000萬元建設3500畝茶葉基地,解決150戶400余人就業。市政協委員陳獻結對幫扶萬源市大沙鎮桂花村,投資100余萬元幫助村裏修建基礎設施和扶持“千畝中藥材”産業發展,並以培育産業、收購農副産品(馬鈴薯、大米、豬肉、土雞等)等方式實現戶年增收1000元。
據統計,全市政協系統委員企業在智力扶貧、富民産業、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及醫療救助等方面推出約1161個項目,為所在村鎮長久致富打下了堅實的産業基礎。(通訊員 李敬洲 四川省達州市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