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海縣政協“社區協商廳”服務群眾記事

發佈時間: 2021-04-14 09:50:00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李宏 鮑蔓華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從細節入手,通過暗訪進一步發現問題,督促落實整改,形成長效機制,同時要求委員們以身作則,加入“創城隨手拍”活動,聚焦動態問題、普遍問題……連日來,浙江省寧海縣政協主席尤玲娟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

“綠色是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也是我們寧海的底色,而文明則將為寧海增光添彩。要以眾志成城的決心打好全民動員戰,以‘精細繡花’的功夫打好問題攻堅戰,以久久為功的理念打好創建持久戰,堅持轉變理念、堅持長效常治、堅持總結提升,把文明創建化為群眾習慣性的自覺行動。”在興圃社區“社區協商廳”與社區代表、政協委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就創城工作以及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協商後,尤玲娟對下一步“協”手助創城的方向更加明確。

翻開“社區協商廳”的協商清單,社區“最多跑一次”、養狗不文明現象……問題雖小,但事關民生。這個百姓身邊的協商現場因在第一時間傾聽百姓呼聲,協商百姓需求,助力解決百姓關切問題,已成為百姓樂聚的商量地和政協委員履職的嚮往地。

議民生關鍵小事“政”當時

始建於1959年的躍龍山公園是一代又一代寧海人美好的回憶。隨著時代發展,公園設施逐漸破舊敗落,無法滿足群眾需求。改變,勢在必行。住在公園附近的縣政協委員吳滿絨、戴正看在眼中、急在心頭,多次帶著群眾意見向縣政協反映。縣政協組織實地考察,走訪相關部門單位了解情況聽取意見後,把“社區協商廳”搬到了躍龍山頂望溪亭中。政協委員、社區代表以及躍龍山附近居民、遊客暢所欲言,相關部門積極回應,現場達成共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相關報道的點擊量超過18萬次。會後,公園改造提升工作提上議事日程,園內的古樹保護、古跡開發等工作得到重視。吳滿絨提出的合理利用公園空間、建設躍龍山羽毛球場地等建議也得到落實。

望著修繕一新的羽毛球場地,吳滿絨又找到了年輕時與小夥伴一起進行羽毛球比拼的勁頭。

“托了改造的福,如今的社區真是大變樣了。”寧海東苑小區的居民們為家門口的“社區協商廳”打卡點讚。這個建於2000年的社區因基礎設施落後,居民意見較大。徐建利、劉永夫等委員向縣政協進行了反饋。縣政協專門就東門片區的小區改造進行調研,並召開社區事務協商會。最終,東苑小區被列入老舊小區改造工程。

隨叫隨到、一站直達的“網約公交”是寧海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道風景線産生的背後離不開“社區協商廳”的助推。2020年7月以來,縣政協成立專題調研組,就公交優化開展調研。委員們通過“坐公交、走基層”的方式深度體驗了解當地公交現狀。在“社區協商廳”,委員們提出開展“網際網路+公交”業務,利用大數據為有需求的乘客提供線上申請定制公交班線服務。這個建議與縣交通局的設想不謀而合,當年國慶期間“網約公交”就在縣內開始試行,受到市民普遍歡迎。

從百姓關心的身邊事出發,“社區協商廳”以最近的距離把百姓、委員、部門緊緊聯繫在一起,並將協商成果轉化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推縣內政策改變“協”手進

民生事,無小事。蔡玲華委員反映縣記憶體在親人身後事辦理程式繁雜的問題,並撰寫了《關於落實“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的建議》,多位委員附議,被列為重點提案。

蔡玲華沒想到的是提案辦理過程“意外連連”。縣政協以“社區協商廳”的形式,邀請社區居民、相關部門、政協委員共商解決辦法,提出了簡化辦理手續、落實“最多跑一次”精神的建議,並將意見建議及時反饋到了“縣審批法庭”。委員們受邀成為“最多跑一次”用戶式體驗督查員,多次“潛伏”到縣行政服務中心體驗現場辦理情況,推動“最多跑一次”一步一步走向深入。次年,全縣啟動了親人身後事,家屬“零跑腿”,率先改革死亡事項辦理,推動“身後事項”辦理從“多件事”到“一件事”、從“多頭辦理”到“整合辦理”、從“至少跑五次”到“一次也不跑”的“三個轉變”,實現了“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升級。

讓縣政協“黨派聯絡站”站長潘偉春唸唸不忘的還有高齡老人津貼足不出戶就能認領的大實事。此前,潘偉春收到民盟老盟員陳承豐的來信。來信反映80周歲以上老人首次辦理高齡老人生活津貼登記,需要跑多個部門,建議以老人身份證為依據進行認證,爭取做到“零次跑”“無紙化”服務。這封信通過協商議事後很快轉到了“縣審批法庭”。經過詳細研究,“縣審批法庭”取消了高齡津貼申請、登記和審批程式,將老人申請津貼改為政府主動發放,同時改多頭髮放為一家發放,實現老人足不出戶領補貼。

在尤玲娟看來,“社區協商廳”是聯繫群眾的平臺,只有堅持心中有民,真正做到工作上依靠群眾、成果上惠及群眾,政協工作才會更“接地氣”。

社區協商落地生根成果共用

從2015年啟動搭建“社區協商廳”平臺,到深化打造“社區協商廳”,該項工作成立以縣政協主席為組長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職責分工明確。同時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由縣政協牽頭,相關部門和鄉鎮(街道)參與,不定期會商重點難點問題。依託委員聯絡站、委員工作室等平臺,組織委員定期到居住地所在社區報到,收集社區群眾意見建議。社區公佈委員聯繫方式,提供議事場所,讓社區居民與委員暢所欲言。社區個性問題由相關委辦牽頭對口協商解決,共性問題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縣政府縣政協對接會等渠道協商解決,協商前提前向各方通報協商內容,協商後形成協商意見報黨委、政府,並向協商各方跟蹤反饋協商成果落實情況。

完善的機制推動讓“社區協商廳”在寧海境內不斷成熟發展,目前已經在全縣24個社區進行了設置,實現了全縣所有社區覆蓋,通過黨政部門、政協委員和社區群眾協商議政,6年來協商解決了200多個群眾關心關注問題,有力助推了協商民主在基層落地生根。

如今的寧海,社區有協商、處處好商量,這個綠水青山的生態縣不僅顏值高,更有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