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從實現脫貧清零到接續奮力推進鄉村振興,如何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真正讓鄉親們挑著“金扁擔”幹農活,過上好日子?日前,在大連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多位委員就此話題發表見解。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尤須做好鄉村振興‘戰略佈局’‘産業盤活’‘共用發展’三篇大文章。”大連市政協委員、甘井子區政協主席王鵬提出,以城鄉融合發展為導向,從統籌規劃城鄉開發空間入手,著力打造“城鄉協同、區域協作、生産生活生態融合”的鄉村振興總體格局。同時,立足當地特色資源,積極發展鄉村新産業新業態,健全完善農村各産業融合體系,分類施策,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特色化、高品質發展。
市政協委員、瓦房店市政協主席馬利民介紹了會前調研的所見所聞。他説,去年以來,一些鄉村旅遊經營企業實現了生産與農事體驗並舉、線下採摘與網上銷售並重的轉型,很好地滿足了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宅經濟”、網際網路時代催生的“雲經濟”和新生代催生的“萌寵經濟”“懶人經濟”等新的經濟需求。馬利民建議多管齊下大力推動鄉村旅遊健康發展,出臺建設美麗鄉村的行動綱要或實施意見,圍繞目標設定、整體佈局、體制機制、資源整合與管控、資訊收集與共用、基礎配套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避免業態、項目同質化。“選商招商也要挑選守得住綠水青山、把得住旅遊規律、看得準市場前景的市場主體。”馬利民表示。
“疫情來襲,讓‘菜籃子’‘米袋子’等保障供應成為擺在百姓面前最直觀的問題,‘靠天吃飯’的傳統模式已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市政協委員、大連市現代農業生産發展服務中心綠色生態能源部黨支部書記呂志明認為,智慧農業勢必成為未來農業發展方向,應就此確立一個總體發展框架,制定符合大連農業特點的智慧農業發展規劃及配套推進辦法;建設一個基於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構建“從生産到銷售、從農田到餐桌的農業智慧化資訊服務體系”;打造一支人才隊伍,覆蓋種植業、漁業、畜牧、林業等各領域的研究、推廣和服務;建立一批智慧農業創新平臺和研究團隊,研究適合大連農業産業特點的智慧農業應用技術體系,提高智慧農業關鍵領域、關鍵技術和關鍵環節的自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