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人家·孫建説運河

發佈時間: 2021-01-20 15:1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孫建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滄州段運河始於何時?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 

被當時的士族稱為“亂世之梟雄”的曹操,為了統一北方,鞏固大本營,于西元200年,以少勝多,在官渡地區打了一場漂亮仗,同時俘獲了袁紹帳下滄州籍一代名將張郃的忠心。

袁紹有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西元205年春天,曹操乘勢消除袁紹殘余勢力,率兵攻打屯聚在南皮的袁譚,一舉克之,袁譚被斬。而此前一年,曹操曾徵調數萬軍民開鑿疏浚白溝,因水源不足,遂下令“遏淇水入白溝,以通糧道”,首次使黃河以北的運河與河南諸運河相通,這既是河北大運河的開端,同時也有可能是曹操為南皮之戰而打的伏筆。

袁譚死後,袁尚投奔在幽州的哥哥袁熙,沒想到不久二人即被部下趕跑,逃亡到遼西少數民族政權烏桓那裏。

西元206年,曹操繼續北征烏桓。他聽取謀臣董昭的建議,在白溝與直沽河(今海河)之間開鑿平虜渠,以通運道。平虜渠溝通白溝、泒水和滹沱河,給海河下游水道結構帶來了歷史性大變化,再加上同時開鑿的泉州渠和新河,形成渤海灣西岸最早的一條南北水道。

至於平虜渠的具體位置,有三種説法,一種説源自今青縣木門店,還有一種説源自今黃驊章武。無論哪種,都在今滄州境內,是滄州最早的運河。

運河上的鏢不喊滄

鏢不喊滄是滄州武林集體掙出來的榮譽和行規。

連闊如先生《江湖叢談》雲:鏢局子夥什走鏢的時候,都得喊鏢號,唯獨到直隸滄州不敢喊鏢趟子。若是不喊就許安然過去,如若一升點兒,任你有多大的能為,亦得出點舛錯的。在我國清末的時候,鏢車過滄州還是那樣呢!

據不完全統計,“鏢不喊滄”的不同版本有七八種之多,源自運河上的水路版也有兩種。今天,我們就介紹其中的“神彈子李五”版。

據《滄州武術志•名人傳略•李自然傳》:

李自然,又名李昆,清朝乾隆時出生於滄州河西白家口村。

他剽悍英武,腿快,輕功好,尤善彈弓,百發百中,因其在兄弟中排行第五,故入皆稱“神彈子李五”。

一天,一鏢師押鏢船過滄,喊幾聲鏢號。

李知,急步追趕。鏢師正立船頭觀景,帆驟落,桅上之鏢旗飄然落水。鏢師大驚,見岸上一持彈弓者,知遇高手。

李讓船靠岸。船剛至“二流”,李飛身上船對鏢師説:“師既喊鏢,必懷高藝,願領教。”並説:“如過拳腳,在船頭鋪一葦蓆,出席面者為輸,如比兵器,你射我三箭,我打你三彈丸。”

鏢師選前者。交手不過數招,李飛起一腳,鏢師落河中,上岸叩拜,稱鏢永不喊滄州。

運河功臣馬之貞 

我們目前看到的京杭大運河基本是元代時期形成的,而元代大運河的全線貫通(1293年),有兩位功臣,他們全都是咱河北人!

其中一位是負責開鑿通惠河的邢臺郭守敬,而一位是主持挖掘會通河的滄州馬之貞。在當時的名氣,馬之貞甚至要比全才科學家郭守敬還要響亮!這是滄州人對於大運河最為驕傲的貢獻。

馬之貞,字和之。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裔,祖居滄州。他的父親馬希言,“以武節將軍兼汶上商酒使,愛汶陽風土,因家焉”(康熙《汶上縣誌》卷六《人物》),才開始落戶山東省汶上縣。

馬之貞自幼聰敏過人,饒智善辨,青年時就常常關切國計民生,有時揚眉闊論,一座傾服。馬之貞為官後,歷任泗汶轉運使、工部員外郎、都水少監、都水大監等職,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馬之貞主持勘察規劃並修鑿了會通河及其配套工程,從而真正使得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

會通河是京杭大運河地形高差最大的一段,馬之貞通過水源工程、水道節制閘群,成功實現了多條河流的水源調配和水道水深的控制。可以説,會通河水道和水源工程規劃,以及水資源調度和管理,代表了在沒有石化動力的時代,中國大運河工程師們最卓越的技術成就。有專家稱讚會通河上的南旺分水樞紐工程,其科技含量和重要性不亞於舉世聞名的四川都江堰。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