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傳承,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拔尖創新型地理資訊科學專業人才

發佈時間: 2021-01-20 15:02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紅色傳承,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拔尖創新型地理資訊科學專業人才——大運河區域綜合地理實習記

一、開設實習課背景

以京杭大運河為主的中國大運河是人類文明史上開鑿最早、空間跨度最長、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是中國人民適應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結晶,積澱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産,是活著的、流動著的中華文化遺産。大運河見證了沿線城市的滄桑巨變,在北京城市形成、首都地位確定的過程中,乃至在我國南北交流、民族融合的歷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承載了寶貴的文化記憶。2014年,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17年,習近平先後兩次就大運河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習近平強調,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要結合新的實際發揚光大。要通過深入學習歷史,加強考古成果和歷史研究成果的傳播,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認識中華文明取得的燦爛成就,認識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要運用我國考古成果和歷史研究成果,通過交流研討等方式,向國際社會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講清楚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讓世界了解中國歷史、了解中華民族精神,從而不斷加深對當今中國的認知和理解,營造良好國際輿論氛圍。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牢固樹立保護歷史文化遺産責任重大的觀念,關心愛護考古工作者,積極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支援,為考古事業、文物保護、歷史研究創造良好條件。

大運河的保護和傳承的內容極其廣泛。不僅要保護利用大運河本身河道與航運設施和沿線自然生態環境,還要保護髮掘大運河沿線歷史文化遺存和城市風貌;不僅要保護利用運河周邊物質文化遺産,還要傳承發展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産。遙感與地理資訊可以在大運河文化保護與傳承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了開展大運河研究並支撐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可以充分利用地理資訊發展最新技術手段,挖掘歷史圖志、典籍和統計資訊,構建大運河文化帶地理時空資訊資源庫;利用地理資訊系統空間分析與可視化手段,為大運河遺址遺存與非遺文化發現利用、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規劃與管理、社會發展與城市品質提升提供高新技術支撐,促進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

二、大運河區域地理實習介紹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傳承、利用和保護的重要指示以及新時期高等教育新要求新使命,以大運河申遺成功為契機,2018年以來,首都師範大學地球空間資訊科學與技術國際化示範學院面向遙感科學與技術、地理資訊科學專業開設了本科生大運河區域地理實習課程。

大運河區域地理實習課程由宮輝力教授負責,來自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歷史、GIS等多學科領域的校內外老師共同參與建設。實習以野外觀摩、現場講解、主題講座輔助以及課後主題作業、討論及彙報的授課模式開展教學實踐工作。野外實習點的選取不僅包括運河河道、沿線遺産點、古城區等,還包括博物館實習(如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良渚遺址等)。

通過本實習,使得我校地理資訊科學與遙感科學專業的本科生開拓了視野,進一步強化其專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以上的訓練培養,使其在嚴謹的自然科學專業態度中融入了人文情懷,切身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促使學生把所學到的自然地理、遙感資訊技術、空間分析等專業知識用於大運河文化傳承、保護與利用中去。

圖1大運河區域地理實習圖解

 

三、學生培養初見成效

在本實習中,我們採用固定實習區域與動態實習站點相結合的方式。臨清段則是本實習每年實習的固定站點。作為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運河臨清段具有豐富的地理、文化歷史。臨清鈔關的興衰及各個河閘空間位置演化在一定的視角、一定的深度上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自然的發展過程。圍繞運河區域,根據每年實習內容調整具體實習站點,目前已經帶領同學們去過杭州、德清、嘉興等動態實習點,未來擬定揚州、淮安、濟寧、洛陽等地作為動態實習點。

首都師範大學設置本科生科研立項支援本科生開展科研活動,我院教師設置“大運河水系變遷可視化研究”本科生科研立項,參與此項目的2015級本科生樓書含同學大二時公派到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留學三學期,以院長榮譽獎的身份被授予滑鐵盧大學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學士學位,保送清華大學繼續深造(直博);參與此項目的2015級計寶祥同學在2018年“創青春”首都大學生創業大賽中榮獲金獎,該同學于2019年考入香港中文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參與此項目的2016級李韌菲同學獲得美國普渡大學碩士研究生offer。此外我院每年有約20%的同學獲得保研資格,到中科院、北京師範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深造。





圖2大運河臨清段實習現場一覽


圖3 2016級大運河區域地理實習——杭州,2018年7月


圖4 2017級大運河區域地理實習——聊城,2019年7月

圖5學生參加“2019年大運河建設研討會”——嘉興

在位於山東省西部的運河名城臨清,仍然保存著大量古跡。曾經的運河四大鈔關之首臨清鈔關、運河古城,以及當今保存最為完好的戴灣節制閘,古老建築仍然在今天煥發著歷史的光輝。首都師範大學王濤老師帶領2017級本科生實地走訪發現,這些景觀隱藏在街巷裏、村落中,客流慘澹,並沒有以最好的姿態向百姓展現它們的價值。

參考了北京市通州區等地區京杭大運河景觀的建設情況,結合遙感影像解譯技術及地理資訊系統空間分析技術,綜合現有旅遊休閒景觀設施與文物古跡存在情況、土地利用現狀等客觀限制因素,製作臨清運河旅遊景觀帶建設選址價值圖,獲得“SuperMap杯第十七屆全國高校GIS大賽”優秀獎,為京杭大運河臨清段的景觀建設提供了一些參考資訊及解決方案。

圖6臨清運河旅遊景觀帶建設選址價值圖

2020屆碩士研究生劉玲童以京杭大運河沿線地區城市為研究對象,運用夜間燈光數據和Landsat數據分別建立表徵城市化水準的夜間燈光指數和表徵生態環境品質的遙感生態指數,研究京杭大運河沿線地區城市1992年-2018年的城市化及生態環境變遷;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及其分類原則判定兩者協同發展格局。為京杭大運河沿線地區城市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援。

圖7北京、濟寧、杭州1992、2007、2018年夜間燈光強度圖

充分發揮地理學科優勢和特色,結合遙感影像解譯技術及地理資訊系統空間分析技術,編印出版《大運河(北京段)專題圖集》,以下為其中的大運河沿線省份主要濕地分佈圖。

圖8 大運河沿線省份主要濕地分佈圖 

借用宮輝力教授在“2019年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專題研討會”上的總結發言:我們在充滿故事的運河城市,共同講述了大運河前世今生的精彩故事,我們自己和大運河情有獨鍾的故事。這些故事,都讓我們似曾相識、一往而情深……我們在這裡留下了新的故事、美好的故事,願這些故事匯入大運河的文脈水脈,相通相承!

圖9 宮輝力教授”時空之旅-唐詩宋詞的大運河”報告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