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臨清喝一板“托板豆腐” 百姓一天希望的開啟 | 沿著運河嘗美食

發佈時間: 2021-01-20 13:5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劉曉蒙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明清時期,聊城得運河之利,從南方運往京城的各種珍品食材必經聊城。據考證,《金瓶梅》一書中涉及的飲食就多達200余種。


京杭大運河給聊城帶來了八方菜品和味道。經過了長期不斷的融合。其中,臨清的飲食文化演變地更加豐富。在臨清的名吃中,最為經濟實惠、最受歡迎的就是臨清“托板豆腐”。 




現在每逢早晚,臨清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有用手推車、三輪車、自行車售賣豆腐的。臨清人吃的豆腐因又白、又嫩、含水量大,被稱為“水豆腐”。“水豆腐來——!”隨著上街的叫賣聲,不時的有行人駐足在攤前買豆腐吃。

臨清周海洲夫婦的“周記托板豆腐”不加任何佐料,水汪汪、嫩生生、白晰晰、熱騰騰。這些顆粒飽滿的豆子經過周海洲夫婦一道道工序精心製作成為了美味的水豆腐,其中也包含了臨清受益人世代傳承的勤勞和智慧。

托板豆腐磨製成漿,大火燒煮。周海洲夫妻二人將豆漿倒入大鍋中,用柴火耐心煮漿。


周記托板豆腐好吃得益於運河古城臨清地方的水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好水才能出好的托板豆腐。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點豆腐是整個托板豆腐的精髓所在,也是檢驗托板豆腐口感重要的一環。

夫妻二人配合默契,製作托板豆腐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細心。擺上兩塊五十斤重的臨清大城磚,慢慢瀝出多餘的水分,壓製成型後,臨清特有的味道,都包含在白白嫩嫩散發著濃郁豆香味的托板豆腐之中了。

托板豆腐壓製成型,“托板豆腐”作為地方名吃,已經深深的印在了人們的心中。每天清晨、午後熱乎乎的托板豆腐成為市民們爭相購買的美食。

下午食客們都會來到這個固定的攤位,等待周海洲的到來,迫不及待的要“喝”一板周海洲的“托板豆腐”。只見周海洲取出豆腐刀麻利劃開一塊,置於一長條薄板上,再簡單地切幾刀,成條狀,遞給食客,四週儘是“呼嚕呼嚕”的吃豆腐聲。

周海洲的爺爺那一代就已經在運河邊,街邊菜場售賣托板豆腐,因為經濟實惠、食用簡單且味道鮮美成為大家最受歡迎的美食之一。“托板豆腐”就這樣養育著一代代周家子孫。“托板豆腐”養育了一代代臨清人,也是臨清人成就了“托板豆腐”。‍‍ 

文中部分圖片攝影:徐延林